2007-04-27 00:00:00 作者:吕飞 慧梅 来源:今日高邮
宏伟气派的站房,美轮美奂的候车大厅,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现代化的管理设备……日前,高邮汽车客运站(新车站)已经全面建成,计划于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看着这散发着现代气息的汽车站,谁能想到,若干年前她曾孤伶伶地站在运河大堤,望“河”兴叹!
追溯高邮汽车客运站的历史,大多数高邮市民往往只知道她是由原高邮汽车运输公司和原高邮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合并组成,谁又知道她搬了四次家了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从原高邮长途汽车运输公司说起吧。道客公司“元老”郭元明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初,高邮就已经有了汽车站(严格说来,是镇扬汽车客运公司在高邮的一个售票点)。具体地址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究,其大致方位在现南门河堤上。汽车站里设备十分简陋,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名售票员,一天也只有从淮阴至扬州的两班车,但那却是汽车站的雏形。当时,高邮的对内对外交通主要是依靠轮船,绝大多数人对汽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还不适应,况且经济条件不发达,坐汽车在群众的眼中就等于高消费。因此,汽车还仅仅是少数人的交通工具,汽车站也就显得人气单薄、乏人问津了。
到了1957年,镇扬汽车客运公司在高邮建站(现今运河二桥所在地),高邮才有了正式意义上的汽车站。如一粒种子在泥土里发芽一般,汽车站也从原来的一张桌、一个人发展到了占地5亩,有工作人员6人。虽说当时经济仍不甚景气,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乘坐汽车,车站也就跟着风光了起来。据介绍,当时全高邮也就一辆吉普车,有时候县长出去开会也得到车站来打票候车。而一些饭店、旅店也都朝着车站靠拢。中午的时候, 20多辆车排成一排,乘客们争先恐后地买饭,形成了当时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然而,随着扬青公路改道,汽车站于1984年又一次迁址,来到了现长途汽车站所在地。车站也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张规模:拥有起点班车30辆,过路车辆上百辆,线路达20条之多。与此同时,汽车站的周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迁过来的时候,汽车站四周都是农田,只有棉纺厂与之遥遥相望;仅五年的光景,文游商场、兴邮饭店、中国银行、邮政局……高楼林立、人流如潮,汽车站续写了昔日的繁华。
再来看原高邮汽车运输公司,其历史就简单了许多。道客公司运务处处长王筱喜说,汽运公司为现实而建、为未来而迁。上世纪70年代,高邮的经济还不发达,农民进城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坐轮船或小轮船,交通十分不便。为方便农民出行,1977年5月高邮汽车运输公司正式成立,地点就在现道路客运中心,占地15亩,工作人员27名,汽车5辆,以农公班为主要营运范围。但基于通乡公路鲜少的现状,当时汽运公司仅有临泽、平胜、周山吴堡三条线路,还时常出现睛通雨阻的情况。1993年,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汽车站也由公有化资产转向承包经营,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商城营业额蒸蒸日上,商品街商业用房价以惊人的速度连续翻番。
如今,道客公司积极响应并实施城市东扩战略,大、小车站统一搬迁到新车站,规模也发展到拥有员工800名,中高级客车、普通客车、出租车460辆,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客运班线30多条,省内各市客运班线40多条,扬州各县市客运班线20条,日发班次近700辆次。车站的扩址兴建也带动了周围的人气,恒生欧洲城、龙腾花苑、陆宇房地产开发公司瞅准商机,纷纷落户。目前,龙腾花苑二期部分户型房价高达2400元/平米,最低也有1900元/平米,并且销售火爆,现场咨询、购房的顾客络绎不绝。一位正准备购房的张小姐说,她曾到其它小区看过,但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在车站附近买房子。她认为车站附近不仅交通方便,房子也有很大增值的空间。
沧海桑田,时事变迁。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车站就像是年轮,她不仅反映了自身的变化,也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历程。然而,往事已矣。如今新车站即将正式启用,透过她的历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新车站必将推动城市东扩进程,为城市东部带来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