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养殖前景看好
2007-05-11 00:00:00 作者:陆业斌 徐炜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记者在司徒镇采访时获悉,该镇米仓村的鱼苗养殖搞得比较红火,村里鱼苗生产合作社的“司徒鲫”品牌也是远近闻名。带着一丝好奇,记者来到米仓村一探究竟。
在米仓村的鱼苗生产合作社,记者遇到了该合作社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该村的村支书彭继鸿。他向记者介绍道,米仓村的鱼苗生产合作社拥有2000多亩的养殖面积,他自己承包了60多亩鱼塘,虽然也有承包200亩鱼塘的养殖户,但那属于跨地区承包,单算米仓村当地的鱼塘面积,他是合作社中最大的一户。他告诉记者,鱼苗养殖成本不高,但效益不错。鱼的生长过程大致分为花籽、花片、大片、鱼苗和成鱼五个阶段,每年4月8日至5月10日为花籽下塘期,每亩鱼塘放养9万尾左右花籽,花籽养殖1至2个月长成花片后可以销售8万尾左右,每亩留下1万尾花片继续养殖,待2个月后长成鱼苗再销售。去年每亩鱼塘单产都在600斤以上,亩效益达到2000元。彭继鸿向记者透露,司徒一带特别是米仓村附近水质较好,对于育鱼苗非常有利,在这边育的鱼苗质量高,发病率低,生长快,效益好,产品畅销射阳、大丰、宝应、安徽、山东和浙江等地。
彭继鸿说,这几年自己赚了些钱,日子也算富裕了。但作为村支书,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是他的责任,所以他一边向村民描述鱼苗养殖的美好前景,一边传授他们鱼苗养殖的相关技术,目前已发展了170多个鱼苗养殖户加入生产合作社。
由于米仓村土地使用已趋于饱和,土地资源比较紧缺,鱼苗养殖面积难以继续扩大。同时,罗氏沼虾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进一步挤占了鱼苗的养殖空间。虽然鱼苗养殖面积不能扩大,但是客观上却使得鱼苗在市场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也随之逐渐走高。彭继鸿预测,今年鱼苗养殖的亩效益将由去年的2000元增加到2500元左右,如果行情再好一些,每亩效益达到3000元也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