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31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江苏省县市网络新闻论坛活动回眸
10月27、28日,由省记协、省县市报研究会主办,我市新闻信息中心承办的“江苏省县市网络新闻论坛”在市华侨国际大酒店举行。这是2003年撤并后的县市报重新回到省记协的“怀抱”、成立省记协县市报研究会新闻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以来的第一次活动。
有为才有位,县市新闻信息中心在转型求生中开拓网络新闻新阵地,不仅填补了县域网络新闻宣传的空白,而且日益成为主阵地、主渠道、主声音。
回忆往昔,县市新闻信息中心的人都有一段艰辛的求生历程。而在从传统报媒转型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时,他们迅速抓住了网络这一新兴媒体。高邮新闻信息中心积极筹建网站,于2004年3月18日正式开通“今日高邮”网站,并分别于2004年10月和今年10月对网站进行了两次全新改版。过去的三年多时间,成为新闻信息中心从传统办报人向现代传媒人转变的三年,大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网络已经不是过去认识中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补充,而是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传媒发展的方向和主要渠道;已经不是传说中的精英阶层时尚生活的奢侈品,而是越来越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如今的“今日高邮”网站成为全面了解高邮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百科全书和海量的资料库;成为各级媒体捕捉高邮新闻的信息源,高邮对外强势宣传的孵化器。《高邮信息》和“今日高邮”网站已成为宣传高邮、推介高邮、展示高邮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主阵地、主渠道、主声音”。
通州新闻信息传播中心成立于2004年1月1日,他们将原来的通州日报所属的“大江网”改版成“通州大众网”,几年来共发布各类新闻信息、政务公开信息、便民服务信息等50多万条,接受处理网民投诉、建议、咨询8200多条。“通州大众网”富有成效的运作,得到了通州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可,《新华日报》《南通日报》都曾在头版头条刊发“通州有个便民网”的报道。去年在首次南通地区县市区政府网站测评中,“通州大众网”以领先第二名10多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第一名。通州市委主要领导今年上半年到通州市新闻信息传播中心调研时说,通州大众网已成为通州市反映民生民情、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的主阵地。有了这个阵地,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方便了,有效地增加了社会的和谐系数。
有创新才有发展,县市新闻信息中心怀着深深的忧患意识,不断创新,进行一系列新探索,昭示着县域新闻宣传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皋市新闻传媒中心负责人的介绍令与会人员极为振奋。该中心经过几年的整合、合作、创牌,已形成集报纸、教育电视、市党政网站、现代远程教育、大剧院五大平台为一体的区域权威品牌媒体群,总资产1.2亿元!他们通过不断争取政策,将市党政网站、教育电视、现代远程教育、大剧院等都整合到如皋市新闻传播中心的旗下,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育电视视频新闻与远程教育优势互补;如皋政府网与中国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进行合作链接, 建立了英、法、日、德等9种语言10种版本的政府网与之对应,大大增强了如皋新闻信息功能和影响力;大力铸造如皋市委新闻网等。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到澳大利亚被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接见时,大使说知道她的详细情况,甚至前一天的行程。原来,如皋网站被中国网等国内大型网站链接后,百度、GOOGLE、中国搜索联盟等都能快速自动检索到如皋网站发布的新闻。最有意思的是,在这些网站搜索市领导的人名时,就会自然形成领导的日程表和大事记。
盱眙现代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在办网站过程中,着重策划采写反映龙虾节发展及县域经济发展等内容的专题报道、视频直播、深度报道等,引得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让盱眙以及中国龙虾节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关注。中国龙虾节因此获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称号。
县市新闻信息中心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与会的省记协副秘书长施锦昌、省县市报研究会会长蔡意同等,都对县市新闻信息中心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蔡意同在论坛总结时说,我省县市网络新闻媒体建设已从过去单纯文字逐步向集音频、视频、动漫等多位一体的形式转变,从单一的做新闻向互动转变,从新闻网站向媒体群转变,发展前途无量。近年,外地已出现都市报与机关报相结合的新县市报,如浙江兰溪市收购《浙中科技报》更名为《兰江导报》,浙江余杭区到东北收购一家报纸,山东《寿光日报》社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功创办《北方蔬菜报》。
省县市报研究会副秘书长沈成嵩说,网络新闻是信息化的产物,它传播之快、受众之多、投入成本之低,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他同时也提醒,网络新闻无地域空间限制,如果把关不严就容易出漏子,县市新闻信息中心一定要加强管理、加强学习,提高网络新闻质量、提高采编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