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从一季度商品房销售看秦邮楼市

2009-04-24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22日,记者从市房管部门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销售商品房1061套,比去年同期增长20.29%,销售面积达13万平方米,仅3月份单月就销售409套,创2007年以来的销售新高。

去年以来,全国房地产行业进入重要的调整发展期,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土地出让的数量、商品房的开发量和销售量以及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指数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市的房地产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市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消费环境、投资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从一季度商品房销售情况来看,群众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今年一季度,商品房竣工面积达7.5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85.93%。市场需求平稳增长,成交量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今年一季度,销售商品住宅1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8.15%。商品房价格稳中有升,今年一季度,商品房成交均价达每平方米2703.54元,比去年同期的每平方米2524.32元增长7.1%。商品房供应结构趋于合理,全市商品房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中低价位商品房、中小套型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所占比例有所上升,90平方米以下住宅占总住宅套数的20.59%。

为何我市房地产业发展会逐渐升温呢?据业内人士介绍,主要有下列原因:

从房价定价结构上看,我市目前房价的定价基础是成本加合理利润,不存在概念炒作下的价格“虚高”。以我市目前的房价为例,房价主要由土地费用、建筑成本、管理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利润、税金、规费等部分构成。如果土地以45万元一亩、容积率1.5计算,土地费用每平方米折合450元;建筑成本分前期工程费(包括规划、立项、招标、用电、用水等费用)每平方米折合69元,建安工程费(包括土建工程费、水电工程费、外墙保温等费用)每平方米折合950元,附属公共设施费每平方米折合40元,公共基础设施费每平方米折合365元,另外还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每平方米折合128元,以及财务费用每平方米折合76元、销售费用每平方米折合48.5元、利润每平方米194元、税金每平方米276.5元等,这样算下来,总的房价已近每平方米2600元。如果地价超过100万元一亩,那么销售均价要达到3000元以上。由此看来,我市商品房价格是在一个合理价格之内。在这种合理价格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持币观望一段时期后,消费的心态也逐步理性,刚性需求随之得到合理释放。

从市场需求类型来看,我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类型决定了市场的升温。按照购房的用途划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者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自住型,这种需求是与房地产的商品属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真实的刚性的需求,这类购房者包括与父母分开组成新家庭、因拆迁购房、改善居住条件的城镇居民、进城务工的农民等。第二类是投资型,这部分购房者是为了资产保值增值,以收取租金“以房养房”。第三类是投机型,是为了转手赚取差价,预期房价越高,投机者可能获的收益就越大,需求也就越强烈。从我市商品房销售情况看,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类型绝大部分属于第一类的自住型,约占90%以上,投资型所占比重很小,投机型更是微乎其微。这种巨大的消费潜力、刚性的现实需求就决定着房地产业在一段时期的调整后必将迎来明媚的春天。

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刺激了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国家以及省市出台了多项刺激和拉动房地产市场的相关优惠政策,大大刺激了市场消费,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我市也先后出台了一些拉动政策,比如契税税率下调到1%,免征印花税、免征土地增值税等;住房公积金贷款额调度、首付比例降低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扶植和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使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得到满足,在较长一段时期的等待观望后,市场中真正具有刚性需求的客户重新焕发起消费热情。

那么,我市房地产市场在将来一段时期内的走势如何?业内人士指出,综合上述诸多因素,加之主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开发商谨慎合理定价、现代的营销促销手段,客观的市场需求,我市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会逐渐趋于合理,房价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且稳中有升;供需结构将更趋优化,高档住宅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中小套型住房所占比例会上升,供求的匹配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市场秩序会逐渐改善,尤其是开发企业的行为会逐渐规范,各种中介组织也会逐渐发育壮大成熟,同时各项扶植政策也将不断落实到位,我市房地产市场必将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