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9 00:00:00 作者:薛崇庆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以来,临泽镇党委以开展“双增、双带、双创”活动为契机,以提升致富能力和带富本领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全镇1000多名党员凭借技术优势,在各行各业各显神通,带领该镇农民致富奔小康。
小葛村伤残军人葛金中,入党30多年,退伍后坚持扎根农村,在发展养殖业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采取的“多品放养、轮捕轮放”的养销策略,让他年纯收入6万多,其养殖技术和营销方式很快在全村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董潭村老党员史福宏,则在特水项目上做大做活文章。近年来,他充分利用80亩水面搞鱼虾蟹综合混养,实现了优势互补,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他的带动下,去年全村特水养殖面积已扩大到2100亩。东荡村党支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坚持因“市”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去冬今春,该村顺利建成全市第一家千亩芡实园,新上项目刚开始,有人担心技术不过硬,部分村民在思想上产生了种种顾虑,村支书陆学中便带头种植芡实20亩,育苗前还特地到滨海规模种植基地邀请专家来村里作专题技术讲座,村支书带头示范,30多户村民纷纷报名承包种植。目前,该村1000多亩芡实长势喜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韩夏村青年党员周金兵从大棚里抱出“金娃娃“,他把在外学到的实用菌生产技术,巧妙地运用到大棚里,年产平菇3万多斤。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去年,全村蔬菜大棚已发展到130多个,形成了产业规模,年人均蔬菜收入超过1000元。周金兵积极带领群众致富,被村民们称为“平菇大王”。
人们常说,一人难成二业。可合心村党员简正中就是个“多面手”,他既担任村民兵营长,又兼4组组长。近年来,针对村里务工人员多,种田人手少的实际情况,简正中耕种集体80多亩粮田,并先后购买了打水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忙时,总是先为农户收栽,然后再忙自家的“大种田”。简正中致富不停步,一心想兴办企业,在村支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年初,他投入150多万元,创办了钦润鞋业,吸收村里50人进厂务工,年内可望实现产值1300万元。
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临泽镇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你追我赶,全镇18个村党支部由此展开了一场“比项目、比规模、比效益、比贡献”的竞争态势。区域内现已呈现出东有鱼虾蟹藕,西有豪猪山羊,南有芡实果品,北有蔬菜家禽的特色块状经济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