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3 00:00:00 作者:尤人 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强素质”的目标要求,认真审议决定有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加强跟踪监督,支持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去年,我市工业经济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深度影响,特别是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三新”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面对危机和冲击,去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把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三新”产业作为人大工作重点审议的议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德辉等人大领导先后深入相关乡镇、“三新”企业和相关部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全面了解全市科技创新和“三新”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要求市政府把科技创新、发展“三新”产业作为我市调整结构、促进转型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去年1至11月份,我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2个,其中,华富、宏远分别建成了全市首个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申报省级以上品牌数15个,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1.2%,高新技术产业去年1至11月完成产值141个,增长37%,高于全市规模工业10个百分点。同时全市工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企业规模也不断壮大。据了解,今年全市可分别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1家、亿元以上企业12家,全市规模以上、亿元、10亿元以上企业总数可分别达575家、80家和3家,优势特色产业在科技创新型经济中将继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去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及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后,就进一步增强目标意识、突破重大项目、化解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瓶颈、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等方面向市政府提出审议意见。市政府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强素质”战略部署和“项目建设突破年”的总体要求,千方百计克服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去年1至11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11.4亿元,同比增长33%,在建工业项目达704项,项目数比上年同期增加10个,平均投资额达3183万元。
为极力打造投资软环境,市人大常委会还先后组织对市信用联社、市供电公司和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专题视察,督促信用联社充分发挥金融职能作用,支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督促市供电公司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做好供电调度、服务企业等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督促市行政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功能,创新行政许可服务机制,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督促下,市信用联社进一步加大了信贷投入,信贷投放增幅居全市各金融机构之首;市供电公司进一步增加了服务企业的意识,先后为曙光电缆、江苏顺大等企业解决了用电方面的难题;市行政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机制,实行的各项收费为扬州市各县(市区)最低标准,使投资软环境更好更优。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还专门听取市政府关于优化投资环境工作的情况汇报,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强化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规范涉企收费,加强检查监督,以促进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参与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常委会负责人经常深入挂钩联系的乡镇(园区)、企业,主动帮助和协调解决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引进促成了多个重点项目的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