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6 00:00:00 作者:尤人 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2009年市人大工作回眸之三
倾听民声、表达民意、纾解民困、维护民利,是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区域供水事关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推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区域供水议案决议的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多次深入高邮镇、卸甲镇、龙虬镇、水务局、环保局等乡镇部门以及相关供水企业进行调研,并实地视察城郊供水工程,了解区域供水工程实施情况,督促市政府统筹兼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着力解决区域供水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筹措、项目难运作、后续矛盾难化解等实际问题。在市人大决议的推动下,全市区域供水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已铺设主干管网61.2公里,兴建增压站2座,关闭17座小水厂,使沿线13.2万群众吃上了放心自来水;12个乡镇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铺设管道32.8公里,使15.37万农村居民受益,加快了全市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步伐。
教育、卫生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专门听取审议市政府教育、卫生工作情况汇报,督促市政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并成功实施了“三校联动”战略。在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督促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做好甲型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就业是民生之本,针对我市居民就业工作的实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劳动力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建议市政府充分认识金融危机给我市就业工作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多方寻求扩大就业的途径、措施、方法,强化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就业与创业环境。市政府积极采集就业岗位,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同时还制定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目前,我市劳动力就业形势稳定,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正逐步形成。据了解,今年我市共举办大型劳动力交流洽谈会13次,采集就业岗位26772个,推荐就业594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0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18人,城镇新增就业900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4255人。去年3月底,我市3400多名返乡农民工全部就地就近实现了再就业。
城乡低保和保障性住房工作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拓宽筹资渠道,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社会救助系统,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都能公平公正地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市政府和民政部门坚持“三级审核、两榜公示”制度,完善了社会化发放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使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0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为全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进行视察督查,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和总体规划,并结合我市实际,继续推进以廉租房、产权房、经济适用房为基础的住房保障工作,以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信访维稳工作是体察民情、反映群众诉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全国人大关于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四个100%”的要求,认真接待和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并及时转办、督办、回复。重要来信来访,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都亲自阅批、交办、督办。去年共受理人民来信31件,接待来访群众14批21人次,使相关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是扬州市惟一没有信访工作重点管理乡镇的县(市、区),信访维稳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