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5 00:00:00 作者:综合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 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一群来自农村最基层的村组女人大代表,成为人代会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昨日上午,本报记者与她们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聆听了部分村组女人大代表的心声。
农村面貌如今大不同 陈瑛(市人大代表、临泽镇金桥村妇女主任)
“大会的各项报告催人奋进,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对新农村建设充满希望!”市人大代表、临泽镇金桥村妇女主任陈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欣喜地说。
陈瑛说,近年来,我市实施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很好地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心怀感恩。她说:“如今的农村面貌和以前相比,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脏、乱、差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清爽、整洁。现在,农村的道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水泥路,群众出行也方便了,改厕等惠农措施改善了农民朋友的生活环境。总之,现在的农村和以往相比,大不同了!”
谈到以后的工作,陈瑛告诉记者,由于土地流转等原因,农村闲置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村里已经在积极谋划如何让这部分人能够“有事做”,让大家共同为建设新农村而努力。
陈瑛最后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怀揣农村百姓的呼声与感恩之心参加了这次大会,在认真听取大会各项工作报告后,自己感觉收获颇多。“大会的各项报告催人奋进,我会继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王道
“两会”更加关注民生 杨翠凤(市人大代表、汉留镇跃进村党总支书记)
“今年的‘两会’更加关注民生了!”市人大代表、汉留镇跃进村党总支书记杨翠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对今年“两会”的感受。
“大会的各项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政府为百姓办的好事、实事,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这些年,政府加大了兴办实事的力度,跃进村和其它村一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跃进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许多村民家里不仅盖起了楼房,还添置了小汽车,日子过得舒心、红火。”
杨翠凤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参加本次人代会,她带来了两份反映农民心声的建议。跃进村的中心路段有一座拱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早已年久失修,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危桥的改造力度;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河塘的整治力度,让农民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晓晖
改善民生最开心 王芳(市人大代表、司徒镇邓家村支部书记)
“夏市长报告中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的一系列举措,说到我们心坎里啦!”年过不惑之年的王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芳说,过去几年,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整治村庄河塘、河道,加固圩堤、修建闸站、建设村组公路,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农村变化天翻地覆,农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今年的人代会上,市里提出要实施“富民强镇”战略,王芳对促进农民增收、化解镇村债务、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各种措施,连连称道,“非常实在,非常欣慰。”
王芳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说,2007年,她接过邓家村支书的重任后,坚定信心化解村级债务,把零散的荡滩资源集中到村里统一发包管理,年增加村集体收入数十万元;招引一家服装企业,解决村里的基本办公经费,60多名本地富余劳动力进厂打工,年人均工资收入两、三万元;同时,依靠上级政府和各部门支持,加上村级积累,大力兴办实事,铺路造桥建闸站。
王芳最后表示,一定会把人代会关于“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的新精神向村民们传达,共同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韩粉琴
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龙朝琴(市人大代表、临泽镇西河村妇女主任)
临泽镇西河村妇女主任龙朝琴是两届人大代表。她告诉记者,在农村工作的10来个年头里,看着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农民收入越来越高,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她打心眼里高兴。
龙朝琴说,基层人大代表怀揣农民朋友的呼声,平时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多去了解农民朋友关心的问题,为他们与政府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大家更多地去关注农村发展,关心农民群众的生活。今年,她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农村复垦力度的建议”。
龙朝琴说,农村工作较难开展,但也不是无路可寻。就像计划生育工作,农村的早婚早育现象是比较多的,老百姓对这方面工作不是很理解。作为一名基层村干、人大代表,自己不断地走家串户,向他们宣传政策,最后许多百姓都了解了这项工作的意义,从而配合我们的工作。农村工作就是要从群众的角度着想,不厌其烦地去做工作,有些问题总会得到解决。
龙朝琴表示,大会的各项报告务实全面,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我市各方面工作成果,成绩喜人,催人奋进。报告中许多为民办实事的举措更让作为基层人大代表的她感到温暖。她表示,回去之后,会更加广泛地联系选民,将大会精神传达给乡里乡亲,让大伙儿更加努力地去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王道
希望农民看病不再贵 张燕(市人大代表、周巷镇周巷村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
今年30岁的张燕是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乡村医生。自卫校毕业后,她就选择回到农村做新时代的“赤脚医生”。“参加这次会议,听到最令人振奋的消息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张燕笑着说。
张燕说,她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有10年时间,这10年来,在农村一直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邮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委、市政府也逐年投入资金,加大对乡村卫生院的改建力度。如今,基本每个乡镇都有卫生院,大部分村建立了村卫生服务站,农民看病难问题已迎刃而解。但因为种种原因,以药养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看病贵现象仍然存在。
张燕说,平时在工作中,看见不少农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有病不愿看、有病不敢看,结果拖成了大病。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心中不忍,却无能为力。
张燕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医药卫生体制,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心里真的非常高兴。相信这些措施实施后,农民看病贵的问题会得到逐步解决。 晓莉
村级债务将“瘦身” 朱洁(市人大代表、周巷镇营南村支部书记)
担任村支部书记已11年的朱洁说,参加这次人代会,感受最深的是市长夏正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健全三级联动帮扶机制,大力实施‘3222’工程,强化产业、物业帮扶,增强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造血’功能”。
朱洁说,因历史遗留等问题,村级债务是每个负债村长期背负的一个沉重包袱,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大会上夏市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3222”工程已经被列为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这将给很多负债村带来福音。
朱洁说,近年来,高邮的变化日新月异,听了政府的工作报告,心里非常激动,市委、市政府在规划“十二五”宏伟蓝图的同时,心系“三农”,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市里的高度重视,也让基层工作者工作热情更高、工作信心更足。
朱洁最后说,目前,营南村村民吃的仍是浅井水,不仅水质差,而且还不能及时供应,吃水难问题仍一直存在,老百姓的呼声也很高,希望这一难题今年能够得到解决,农村老百姓都能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