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4 00:00:00 作者:周麟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城乡大小广场上,晨练的居民舒展身姿,舞剑、打太极拳、跳舞;社区活动室里,戏曲、书画、桌球等活动大赚人气,浓浓的文化气息、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助力幸福高邮。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创新公共文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着力建设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高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市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活动场所”的要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相继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市文化馆、图书馆相继在2008年、2010年建成了国家一级馆;到2008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站房总面积1.2万平方米,21个乡镇园区全部建成了合格文化站;2009年底,全市284个行政村建成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实现了农村文化阵地全覆盖;2010年又实施了“农家书屋”提升工程;2010年,为20个乡镇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脑VPN网络专线、DVD、投影等器材;从1996年起,我市还开展了“送书、送戏、送电影”的“三下乡”活动,把文化生活直接送到了农民的身边,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同时,中国邮文化节、双黄鸭蛋节,各类艺术节、读书节、周末大舞台等重大节庆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亮点纷呈,民歌、扬剧、书法等文艺创作精品连连获奖,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成绩显著,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正在我市城乡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如今,放眼邮城大地,广大百姓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