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9 00:00:00 作者:马越 管玮玮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记八桥镇勤丰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兵
人物档案:赵小兵,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初,自主经营八桥兴旺农资门市部;2008年初,被任命为八桥镇农技中心副主任兼八桥镇勤丰村党支部书记,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2010年8月,八桥镇勤丰村村支书赵小兵首次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这个月,他年仅13岁的女儿患上了白血病。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赵小兵清楚,此刻自己对于妻女的重要性,家里的一切都离不开他。但身为勤丰村的村支书,他更明白自己这副肩膀不仅担着“小家”的安危,更承担着“大家”的责任。是去?是留?一番痛苦的抉择后,赵小兵毅然将重病的女儿留在苏州医院给妻子照顾,自己赶回村里,和村干部们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改水工作中。直到工作基本告一段落,赵小兵才匆匆赶回医院看望女儿。
在勤丰村采访时,村会计韩定国告诉记者,从2008年初上任至今,赵小兵因公舍私的事例不胜枚举,他是真正将老百姓放在了心坎上。
2008年初,年轻的赵小兵刚当上勤丰村村支书,就面临村组干部长时间未领到工资,人心浮动,甚至不少人都打起退堂鼓的困难局面。为了赢得大家的信任,更为了稳定人心,赵小兵最终决定自掏腰包2万多元给有困难的村干发了半年的工资。从此,村干部们再也没有辞职的打算,在赵小兵的影响下,大家齐心协力地建设着勤丰村。
看到村里因缺钱导致农田灌溉能力欠缺、村民出行异常困难,赵小兵放弃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带领村干部深入村户田头进行调研,商讨如何增加村级收入。最终,他通过拆旧场头仓库、复垦旧危闲置厂房土地、动员企业家赞助等渠道,给村里挣来了20万元的收入。赵小兵用这笔钱先后为村民们新建了1座排灌站,新铺了3条水泥路,新浇筑了2条水泥渠,新砌了2座渡槽,使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的改善。
村民田玉凤父母双亡,和老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拮据。赵小兵了解田家的状况后,主动帮助田玉凤找到一份工作。此外,他每年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贴补祖孙俩的生活费用,逐渐使田玉凤走出了困境。而平日里,为了节省村里的开支,让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村里,赵小兵的公务用烟大多自己掏钱购买,外出的车费也从不在村里报销,有时连工作招待的饭钱也是他自己掏。
勤丰村的村民们都说,正是因为有了赵小兵这样的“主心骨”,勤丰村过去“人穷心不齐、村穷被人欺”的局面才得以彻底改变。据了解,至2010年底,勤丰村已化解、偿还历史债务150多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实现了9128元,超过了全市的农民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