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市容执法管理难在何处?

2011-09-30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现象,是城市市容管理一大难点。有人说,市容执法力度不够;有人说,市民及小商贩素质不高;还有人说,城市配套功能不健全……那么,市容执法管理到底难在何处?近日,记者对此作了专题采访。

路边摊点成城管执法难点

小商小贩们在长期的随意性、流动性和灵活性的经营活动中,逐渐摸准了执法部门的规律,往往利用执法人员休息或巡查间隙做生意,练就了一身“你进我退、你走我来”的本领,而周围百姓为了方便,丝毫不觉得占道经营有什么不妥。在蝶园广场、新华园、清华园等路段,记者发现,每天早上,卖菜的、卖水果的都会集中在此“成立”市场,晨练的人以及赶时间上班的人都会图方便,就地买菜回家,城管执法人员前来执法时,有些市民还前来“打抱不平”,为占道经营者说情,有的还指责城管种种“不对”。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占道经营的小商小贩大多是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一个摊点往往维持了一个家庭的开支。从管理的角度讲,他们属违法经营,对其处罚或取缔时,有些市民不理解不支持;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从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方面考虑,从而又导致了占道经营的漫延。再则,一些占道经营的小商贩,都是“自产自销”,流动性强、随意性强,“早市”一过他们也就收摊回家了,对这部分占道经营者,市容执法部门在执法管理中,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认识上的“误区”让执法陷入尴尬

目前城市占道经营者的主体主要是城市下岗工人、近郊农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这些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深得社会的同情。在群众眼中,城管就是“强者”,甚至无意识地形成一种偏见,因此常常在执法中得不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使执法陷于被动尴尬。据了解,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被摊贩漫骂、围攻殴打时有发生。在执法过程中,还有些摊贩采取“一哭、二闹、三躺倒”的“软对抗”政策,这让执法人员感到头疼。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一些市民的建议,只要大家共同抵制“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就不会有市场,同时城市管理也要建立长效机制,执法时要说理与执法相结合,执法人员要将执法寓于服务之中,要多听群众的呼声,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坐在巡逻车上“游车”执法等等。另外,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一些违规、违法行为要露头就打,千万不能等形成“市场”、“顽症”后再去打击。

“堵”与“疏”的困惑

面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现象,有关人士认为,要“堵”“疏”结合。但怎么“堵”?怎么“疏”?往哪里“疏”?

在市容管理执法中,执法人员也想把一些占道经营者“堵”到固定的市场里去经营,但市场的承载能力不够,无摊位供其经营。要解决乱停乱放的问题,但总要有让出行者方便、按规停放的空间。清华园、新华园、邮中北大门是马路市场较为突出的路段,以前这里并没有“马路市场”,但随着居民增多以及邮中陪读家长的增多,“马路市场”便应运而生,而临近这些居住区的附近,只有一个小规模的农贸市场,市场的规模以及服务半径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北门大街、北海菜场、高沙园等地也同样有类似的情况。

生活中,有些市民只图自己方便,车子行到哪里,就放到哪里。但车子尤其是小型轿车确实没有一个就近停放的地方。记者在城市主要路段走了趟发现,供市民停放汽车的地方确实不多,能算得上“停车场”的几乎没有,有的也只是在原本就狭窄的道路两旁划些停车线而已。乱停乱放要罚款,要停又没合法的地方停,“停车难”成为市民出行的一大难题。

据了解,我市目前机动车(小型轿车)拥有量已超2万辆,每年还以上千辆的速度递增,增设的配套功能已难以承受。尽管城建实施东扩战略,但商业集中区仍集中在现在的城市核心地段,本来商业集中区路段退让空间就不大,现在要划出“停车场”就难上加难了……“堵”“疏”结合,是解决市容执法中最有效的方式,但怎么“疏”?往哪里“疏”?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城市是我家,呵护靠大家。市容执法除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外,市民素质的提升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现象看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涉及道路、规划、配套、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相信,随着对城区道路的改造以及相关配套功能的逐渐完善,市容市貌会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城市东扩战略的不断深入,也将给老城区腾出“空间”。但愿市容执法不再尴尬……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