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5 00:00:00 作者:周麟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记开发区文游台村党支部书记赵长华
人物档案:赵长华,1966年出生,1988年入党,2006年至今任经济开发区文游台村党支部书记,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文游台村在他的带领下先后获得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市文明村等荣誉。
现代化的工厂、漂亮的安居新房、整洁的街道……走进开发区文游台村,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园在城中、城中有园”的现代化乡村景象。
在参观文游台村工业项目标准厂房时,村党支部书记赵长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村2237名村民拥有3000亩耕地,是开发区内较大的村庄。过去3000亩地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一年到头忙活,收入才300多万元。现在仅出租一幢8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每年就可为村里增加固定收入40多万元。
文游台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文游台村的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日子怎么过、出路在哪里?2006年,赵长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在一次村民大会上,他诚恳地对村民们说:“城区扩展是福不是祸。土地虽然没有了,但村党支部一定要让你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有了机遇就看能不能抓住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开发区发展迅猛这两大前提下,赵长华审时度势,根据本村实际制定了“以招商引资壮大工业经济,以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策略。近年来,村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基础优势,先后引进文游机械厂、振华五金厂、永昌动力、科泓工程公司等6家企业,总投资3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为保证村民创业有技能、就业有岗位,赵长华采取村里搭台、企业唱戏、内引外联、内转外输等办法,支持村民兴办企业,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鼓励并帮助富余劳动力重新创业,鼓励众多家庭发展家庭手工业。一时间,村里的能人各显神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全村的富余劳动力向二产、三产转移,先后有1168名劳动力得到了就业安置,占全村劳动力的97.6%,村民收入年年有增加。2010年,全村实现经济总量3.38亿元,集体经济收入307.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46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如何解决村民养老的后顾之忧,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赵长华的倡议下,从2009年开始,村里向65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发放360元尊老金,今年则提高到500元。另外,现役军人和军烈属慰问、特困户和老党员救助、本村村民子女考上大学或参军入伍的奖励等均由集体支付。
“过去,我们是靠种田生活,村里工厂很少,找个挣钱的门路很难。”村民徐其宝告诉记者,“现在虽失去了耕地,日子却越过越好:住上了安置楼,水、电、路、天然气、宽带样样都通;买了新农合,有了社保,看病能报销75%,看病、养老都不用愁,而且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多。”
一桩桩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赵长华也在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当初的承诺。如今的文游台村,在赵长华的带领下,已经成功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由务农收入为主向务工经商收入为主转变,放下锄头的农民变身为“白领”、“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