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虬10年打造全省罗虾养殖第一镇
2004-12-15 00:00:00 作者: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1994年,龙虬镇兴北村养鱼能手周长文自费开发19亩虾池,饲养罗氏沼虾,亩产300斤,当年赚了8万元,亩均纯收入4188元,是当时种田效益的好几倍。该镇及时抓住这一典型,广泛宣传,为罗虾养殖致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龙虬镇养虾面积已达4万亩,占全市养虾面积的一半以上,占全省养虾面积的1/3,成为全省罗虾养殖第一镇。2004年,全镇实现虾业纯收入6000多万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虾业经济已成为该镇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富民产业。
过去,龙虬许多农民固守自家几亩地,日子过得很紧巴。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了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广泛的调研论证,该镇决定利用镇内水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前途看好的虾业经济。为慎重行事,龙虬镇党委政府决定首先在直属的养殖场进行试养。1994年,该镇试养终于获得成功。广大农民看到养虾效益这么高,逐步开始放养“罗虾”。如今,全镇已有17个村136个村民小组1500户农民从事罗虾养殖。其中有近20个生产组户户从事罗虾养殖,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此外,不少养虾户已不满足现有规模,走出家门,跨镇、跨市养殖。现在,全市几乎每个乡镇都有龙虬人养虾,罗虾养殖也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为进一步推动虾业经济的快速发展,1998年2月,该镇党委政府在养虾户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了龙虬镇罗氏沼虾协会。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该镇还先后成立“阳光合作社”、“长春水产合作社”等虾苗购销合作经济组织,为虾农提供技术、资金、市场等服务。同时,该镇加大对虾业的政策扶持。近二年来先后用于虾塘的水、电、路基础设施投入达480万元。镇党委、政府还主动与市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协调,加大对虾业资金扶持力度,每年用于虾业养殖的联保贷款都在1500万元以上。
通过10年的摸索,龙虬罗虾养殖技术日渐成熟,产量由过去的几十斤提高到现在的几百斤甚至过千斤。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罗虾的经济效益,该镇对过去的养殖模式进行改革,变过去的单极放养为现在的多极轮养,做到锅炉苗、大棚苗、大水苗三苗齐养,从而错开上市时间,均衡上市。同时,该镇按照无公害罗虾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要求,不断加强基地、示范带的环境、病害、卫生安全和投入品的全程质量监控,提高罗虾品质,努力达到无公害标准。2002年,该镇成功注册了富有龙虬个性和文化特征的“龙虬庄”牌罗氏沼虾,并通过了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的专家评审和全体委员论证,从而为该镇虾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了档次,扩大了影响。
为使罗虾养殖尽快走上产业化之路,实现虾业的增值增效,为虾业经济发展积蓄后劲,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产加销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和加工龙头企业的培植。2001年,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常州客商创办了“扬州市禽蛋水产批发交易市场”。2002年该市场又投入240万元新建300吨水产品冷冻仓库和400平米加工车间,日交易量达25吨,交易额突破1亿元。在此基础上,该镇采取门槛再降低、条件再放宽、政策再优惠的灵活引商办法,于2002年10月又引进了苏州客商,从事特种水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765万元,年水产品加工能力达600吨,其中被省评定为“绿色食品”的虾仁350吨。该企业正不断加大投入,计划至2005年形成年加工能力1000吨,开发虾仁、虾黄、速冻罗虾以及即开即食常温罗虾食品系列,增加出口贸易,使“龙虬庄”牌罗氏沼虾享誉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