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翔梅:“双带”路上显身手
2005-03-22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凭四对西德长毛兔起家
葛翔梅是临泽镇一位普通的农家女,今年36岁。1987年,离开学校以后,她像许多农村青年一样一出校门便选择了外出打工之路,学过缝纫机、进过砖瓦厂、做过饭店服务员,走南闯北,历经风风雨雨,越过坎坎坷坷,四处寻找人生的价值。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小孩的出生,一种回乡创业的念头不时在她脑海里盘旋。1995年她告别繁华的都市、离开喧闹的车间,立志重返家园谋求新的发展。
转眼一年过去了,她所选择的致富项目不是缺技术就是少资金。当前广阔的农村田地难道就没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吗?冬去春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葛翔梅在报纸上看到盐城市射阳乡养兔致富的信息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据媒体介绍,养兔成本底、收效快、花工少、风险低,适合农村家庭饲养。待到春暖花开时,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独自一人乘客车来到盐城市射阳乡。在当地,她结识了6个养兔大户,经过耐心询问、虚心请教后,她花了1400元购回了四对西德长毛兔兔种。从此,一有空闲,她便与兔为伴,百般呵护。不到一年的时间,原先的8只兔子就繁育发展到100多只。
科学是个宝,养兔少不了
养兔看起来简单,但真正获得高效益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2000年秋季,她的长毛兔已发展到180多只。正当她信心百倍准备扩大饲养规模时,一场意外的灾难降临了。由于贪图便宜,她不小心从小商贩那里购买了一些带兔瘟病毒的苗兔,一个月不到,大批兔子生病,180只兔子最后只剩下60多只。
她焦急万分,日不思饮,夜也难眠,在床上躺了整整两天,也整整想了两天。此后,她两次赶到扬州农科院请专家教授指点迷津,采取补救措施,才化险为夷。经过这次血的教训,她懂得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后来,她又特地去省城参加培训班,这才基本掌握了防疫、繁殖、饲料搭配等方面的知识。为此,她还订阅了《中国兔业报》、《养兔杂志》、《农业科技报》等6种报刊杂志,既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又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辛勤的付出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3年底兔毛价格一路上扬,当年她获纯利2.5万元。去年底,她的毛兔总量已发展到1000只。实践使她深深体会到,要想做大兔业文章必须建立基地,扩大产业规模,加大设备投入。2002年,在镇村组的大力支持下,她抓住土地流转的有利时机,一口气承包了集体15亩旱地改良种草,间套大麦、玉米,一次投入了3万元新建了两幢长30米、宽3米的兔舍。当年,又购买了颗粒饲料机、柴油机、粉碎机和一台抽水泵,自己加工配料,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提了种养效益。
“双带”路上显身手
自1996年开始,葛翔梅先后任临泽镇川东村妇代会主任兼生产组组长、党支部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她积极动员和鼓励那些外出打工无技术、出门经商少资金的农户和她一起来共同养兔致富。
邻村妇女葛宝红,家里有一个20亩的鱼塘,同时还承包了塘边的10亩荒地。当她得知葛翔梅养兔致富的事迹后,也对养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此,她曾多次到葛翔梅的兔场观看、询问。葛翔梅猜出她的心思,主动提出先从她这边引进100只苗兔进行繁殖饲养,待到年底再付货款,并且还帮助葛宝红在鱼塘边上设计新建了一幢很现代的兔场,形成兔粪下塘肥鱼的立体养殖模式。为了鼓励葛宝红尽快形成规模,她还特地将家中的两对良种兔借给葛宝红家繁殖近一年。平时她一有空就上门帮葛宝红调配饲料,给兔子防疫治病。到2004年年底,葛宝红存栏兔已达400多只。由于兔粪改良了鱼塘的水质,去年,葛宝红喜获鱼兔养殖双丰收。
村民卞朝东这几年养兔已超过了300只,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兔毛产量一直上不去。于是,葛翔梅便隔三差五地上门服务,使他终于学会了配料和阉割技术。去年,卞朝东家的兔毛产量翻了一番。去年下半年,东沟村将近60岁的王兆华到葛翔梅家看了兔场后,大开眼界,养兔热情高涨,回家后即动手自制兔笼、用具,现在已养兔200只左右。
养兔有利可图,不愁销、价格稳、风险低、致富快。今年,葛翔梅打算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建两幢兔舍,力争总量突破2000只,再带动30个养兔户,计划到2006年,建成全高邮市规模最大的兔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