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31 00:00:00 作者:晓寒 来源:今日高邮
经多方协调:车主已同意恢复营运
3月30日,我市客运中心内200多辆农巴车停在站内,车主们拒绝出车。31日上午,几百名车主及经营者又堵住长途车站出口,致使站内的长途客车也无法发车。
据记者调查,200多农巴车主停开的主要原因是不满公司新出台的一份承包合同。据一些车主介绍,他们与我市道路客运公司的承包合同于今年3月31日到期,公司新的合同增加了许多费用,如将车主“履约保证金”从5000元提高到1万元,此外还增加了1000元的“安全互助金和奖励基金”,新增了“承运人责任险”100元/座。车主们认为,100元/月的强制维修费一年一签的方式也不太合理。
针对车主反映强烈的增收履约保证金及安全互助金、奖励基金等问题,市客运公司杨连顺站长解释说,现在交通事故频发,去年界首一农巴车主一年内发生了两起事故,车主无力承担相关损失,最后由公司全部承担。类似的问题已呈越来越多趋势。公司新合同增加有关费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车主的责任意识,组织车主互助,共同应对重大事故及帮扶困难车主和驾驶员。市运管处吴刚主任认为,道客公司改制后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但新增如此大数目的收费项目不向行业主管部门汇报,不与车主事先充分协调,本身就不慎重。经公司与车主们协商,双方同意维持原来合同规定收费标准,并实行三年一签,以保证车主的利益。
对于“承运人责任险”、“强制维修费”问题,吴刚认为,这两项均是国家规定收费项目。但是,公司收取100元/月强制维修费做法不规范。按有关规定,客运车辆每4个月要进行一次强制检测,而且必须到指定修理厂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测,每次收费720元,三次须收2160元。公司默许车主自行检测或在没有资质的小维修点检测的行为是不规范的,运管处今后要查纠此行为。
停开事件发生后,市政府、交通局及道路客运公司有关负责人及时赶赴现场了解情况,与车主进行对话,协调矛盾。至31日下午,车主与公司基本达成共识,除国家规定项目外,维持2002年合同规定条款。至31日晚10:50,停开的农巴车主全部同意恢复营运。
由于车主及公司之间的矛盾而影响交通秩序,并殃及无辜的乘客出行,对此,不少人认为农巴车主的行为过于偏激。
一位女售票员反映,30日一大早,客运中心内起初只有三四十辆车停运,但这些车主一见进站的车辆就要求停车,并向车主提出“不准擅自独立行动”的要求。一些人到长途车站堵出口也是在从众心理作用下的过激行为。以停运来谈条件并不代表所有车主的真正意愿。
市客运中心杨连顺站长等人也表示,这次我市客运史上最大的一次冲突事件,事先几乎没有一点动静,他感到很突然。他说,车主与公司完全可以先沟通谈判,不协商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有点过分。客运公司一位负责人也承认,由于前一段时间公司忙于改制,改制中有些职工有情绪在所难免,再加上公司平时与车主沟通少是引发停开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市运管处吴刚也认为,经营过程中有矛盾和分歧是正常的,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聚集堵车等活动,按照客运市场有关规定是违法行为。
停开事件中受损失最大的是无辜的乘客。记者在客运中心看到,由于农巴车停开,许多乘客只好结伴打的,比平常多花了几十元车费;长途车站内大量长途汽车受堵无法营运,不少滞留的乘客焦急万分。
市交通局一位负责人指出,我市农巴车按国家有关规定,2002年实行线路改造、公司化运营以来,当时签订合同并没有矛盾。随着客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辆农巴车一年纯赚六七万元的厚利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投资农巴营运者应树立风险意识,不能钱挣少了就找政府,谁也不能保证农巴车经营永远包赚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