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管勇三起三落创大业

2005-06-21 00:00:00    作者:吴天真    来源:今日高邮

6月19日,市叶枫制衣厂与国内一家畜产进出口公司签定了2006年1至4月40万件的羽绒服装加工订单,厂长管勇笑了,职工们乐了。叶枫制衣厂创办不到5年,管勇硬是凭着顽强毅力,三次创业,又被迫三次离家外出打工,茫茫创业路上,管勇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创业之歌。
叶枫制衣厂创办之初仅有20多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台(套)设备、300多名职工的服装加工企业。说起工厂的发展、创业的艰辛,管勇记忆犹新,终身难忘。1985年,刚刚走出校门的管勇,只身来到市畜产品加工厂当了一名缝纫机工。两年的勤学苦练,管勇凭出色的缝纫技巧被厂里提拔为车间组长,后又调出车间专门干了两年的服装制板工作。四年的锻炼,使管勇的眼界渐渐开阔了起来,他不再满足做一名打工者了。1989年,他辞去工作回到家乡三垛,接手了一家劳保服装厂,这是他创业路上迈出的第一步。由于管理粗放,不到一年,服装厂就垮了下来,工人们各奔东西。年轻的管勇遭到了第一次挫折。1990年他第二次走出家门,来到市京杭服装厂打工。在京杭服装厂干了三年后,一股创业做老板的念头又让他回到家乡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由于他处世缺乏经验,企业发展困难重重,苦苦支撑了不到两年,创办的服装厂又被迫拆台散伙。倍尝创业艰辛的管勇于1995年被迫三出家门。
 管勇两次当老板,都没有“板”起来,两次创业的失败,并没有让他在创业道路上望而却步,停而止步,而是又积蓄后劲,以图东山再起。第三次踏踏实实地做起打工者。1998年,个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宽松了,管勇又按捺不住创业的理想,回到了家乡。他掏出了口袋里仅有的5000元又跟朋友借了3万元,购回了30台中速缝纫机,租了一家倒闭企业的厂房,招收了30名工人。在一阵鞭炮声中,企业又开张了。管勇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三次创业。环境虽然宽松了许多,可市场竞争又加剧了。苏南的不少厂家到苏北招工,厂里的熟练工一下子就走得只剩下12人,企业无法生产,加上5万元的债务,管勇又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为了交厂地租金,他咬牙卖掉了自己心爱的摩托车。
 三次创业的历程是曲折而又极其艰辛的,而创业转折点的出现完全靠的是一个“诚”字。在多年的服装打工和创业生涯中,管勇结识了不少服装加工界的朋友,平时同他们都是以诚相交,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朋友们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管勇决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没有工人,他带着诚意一家家亲自上门请,没有厂房,他想法租。曲折的创业历程使他明白,创业如打仗,稍有闪失,阵地就会被别人攻破。他常跟工人讲,自己打过工,知道当工人的滋味。为解决工人们交通困难,企业给工人发放了电动车,农忙季节,厂里采取轮休制。他的一片真诚赢得全体职工的信任。几年来,服装加工市场虽竞争激烈,但管勇的企业仍保持300多名工人的队伍。
一段创业史,一把辛酸泪,20多年的打拼,三次创业的艰辛,终于让管勇尝到了甜果。现在,管勇每年都培训30多名工人上岗。他对记者说,下一步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加工自己的产品,计划同南京一家超市联手创办叶枫超市,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