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30 00:00:00 作者:业斌 来源:今日高邮
―――界首镇农业“三项创新”系列报道之三
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5月11日下午,界首镇六安村大尖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热闹的鞭炮声中隆重成立,手持大红股权证书的189户村民,从此不再为“鸡零狗碎”的承包地而操心忙碌,而且每年还从合作社分得红利,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地主”。界首镇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渠道的做法,为我市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提供了经验。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倾斜,特别是农业的“一免三补”(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种子补贴、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到位,农民种田效益回升,使得土地流转难度加大,甚至出现了回流。如不及时加以引导,探索新的经营机制,有可能出现规模经营倒退,土地流转纠纷增多,土地将重新束缚农民的手脚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六安村由于历史上大运河、灌溉河扩宽等原因,有142亩土地离农户家较远。长期以来,一直由该村三个村民小组、189户村民进行耕种。由于交通不便、水源紧缺,该地块耕作效益低下,村委会采取户户搭配的承包形式,平均每人只有0.24亩,每户0.75亩,最多的一户只有1.8亩。过去,村民们疏于管理,靠天收。前几年为了改变小面积不重视、大规模难落实、产业化适度规模种植难以实现的局面,寻找既能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机制、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又能发挥土地最大效益,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的路子,村委会采取土地流转形式,统一发包给种植大户,上缴的租金分摊到户。由于农业税的免征,粮食价格上扬,种田效益回升,加之对外租种期快到,村民要求返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从今年3月开始,在扬州、高邮两级农工办的指导下,界首镇政府在六安村成立了“六安村大尖土地股份合作社”。
合作社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将189户农民流转出来的142亩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对外招租经营,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农户土地入股后,不直接参加土地经营,而由合作社经营,年终按股分红。这样,既避免了土地流转回流,规模经营的倒退,又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预测,合作社股民每年每亩可获400元左右的收入。
据介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建立,顺应了新的形势变化和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土地从资源向资本转化,从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化,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更有利于“三资”进军农业、开发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资源效益,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尝到更多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