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水中书写先进性答卷
2005-08-08 00:00:00 作者:丁筱灵 来源:今日高邮
受台风“麦莎”的影响,从6日下午开始,郭集镇境内狂风肆虐,暴雨倾盆。又因入江水道正在行洪,截至7日,高邮湖水位猛涨至8.4米,三面环湖一面环河的郭集镇受到台风与洪水双重夹击的威胁。该镇共产党员立即转移学习阵地,把抗洪一线作为先进性教育的实践基地,在洪水中书写着先进性教育的答卷。
风口浪尖显本色
郭集镇把58华里的防洪大堤分成四段,每段都由一名副镇级干部担任段长。处于风口浪尖的中段在东北方向,是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个圩段。尤其最北端的毛港闸,时常出现险情。担任中段段长的是镇人大副主席、监察中队队长朱有清。5日晚上的镇紧急会议刚结束,朱有清就与民政助理乔建山上堤值班,靠前指挥。6日下午1点多钟,台风“麦莎”开始影响该镇,一时间狂风夹着暴雨、卷着巨浪扑向大堤,掀起2米多高的浪花。乔建山和毛港村的3名村干负责把守毛港闸,每隔十分钟,他们就到闸上查看一次,排除险情。朱有清则率领巡逻队在圩堤上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查。直到7日中午风浪逐渐平缓时,他们才到附近村民家吃上一口热饭。而这一天一夜中,他们身上的衣服一直是湿漉漉的。
危难时刻冲在前
“朝阳闸南侧的圩堤上出现了两个浪窝”。7日上午8点10分左右,正在朝阳闸附近巡堤的几个村民发现这一险情后,立即向东南段段长、镇组织委员吴宝发及驻守朝阳闸的统战助理万宏清报告。经巡查,原来圩堤护石坡有两处的石头被大浪冲翻掀走,露出泥块,并形成两个15米长、4米多宽的大浪窝。险情就是命令。吴宝发、万宏清及大营村支书赵国良立即召集120多名突击队和抢险队人员,对两个浪窝进行补救抢险。他们先用石块填补浪窝,然后用挡浪把、木桩、铁丝把石块固定好。大雨像是从天下“倒”下来似的,狂风刮得大家的雨衣形同虚设,没有一个人身上是干的。而湖中汹涌的大浪还在一浪高过一浪地“撕咬”着堤岸。每个人的嘴唇冻得乌紫,但没有一个人退却。吴宝发不顾大雨、水深和路滑,与大家一起搬运石头,几次摔倒在洪水中。赵国良眼睛近视,大雨浇糊了眼镜镜片,他索性拿掉眼镜,摸索着与大伙儿奋战在一起。直到中午11点多钟,浪窝处终于筑起了一道用木桩、挡浪把、铁丝、石块组成的“防浪墙”。
抗洪一线党旗红
今年抗台风、防大汛之际恰逢郭集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二阶段活动启动。紧要关头,镇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响亮地提出: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汛情急,哪里灾情重,哪里就有党员干部。镇党委在堤坝最醒目的地方悬挂起“保持党员先进性,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宣传口号。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和连续作战的作风,时刻冲锋在前,奉献在先。四个圩段段长靠前指挥巡堤、护堤、抢险工作,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其他的副镇级干部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日夜坚持在现场指挥抢险。他们吃住在抗洪一线,两三天来,大家的眼睛都没合过,身上的衣服也没有干过。镇农经助理吴登峰因重感冒,咳嗽不停,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但他始终坚守一线。孙巷村胡庄组组长胡有领在清障时被镰刀划伤了手,在医院缝了11针,但他没有休息,坚持夜间巡逻。许多村民感慨地说:“危难时刻,党员成了我们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