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努力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2005-09-26 00:00:00    作者:陆业斌 /文 陆学智/ 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高邮经济发展顾问姜恩柱

第三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前夕,应市委、市政府邀请回家乡参加邮文化节活动的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姜恩柱,在其下榻的弘升大酒店,接受了《高邮信息》、今日高邮网站、高邮电视台和高邮人民广播电台的联合采访。他表示,尽自己努力,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此次回家乡参加邮文化节,是他第三次回故乡,他跟记者谈了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他说,第一次回家乡是1995年,去年是第二次回家乡。每次回来感触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深,尤其是这一次。24日刚回家乡,听王正宇书记介绍,高邮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可实现100个亿,人均1万多元。下午,姜恩柱去三垛老家看了一看,又到高邮城走了一走,也感到家乡变化特别大,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派繁荣景象。
 在谈及高邮举办邮文化节活动时,姜恩柱非常赞赏。他说,高邮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邮文化建设,充分挖掘邮文化优势,通过举办邮文化节,以邮会友,以邮促商,把传统邮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推进地方建设,做大邮文化产业,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当记者祝贺他受聘担任高邮经济发展顾问时,姜恩柱非常高兴,表示尽自己努力,为家乡做一些事情。他还对家乡今后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家乡的优势很多,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很多:秦朝的邮亭、宋代的文游台、明代的盂城驿……高邮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保护很好。近800平方公里的高邮湖,水连着天,天接着水,水天一色,站在湖堤上远眺,非常好看、非常美丽。这些不仅提升了高邮的形象,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他认为,家乡这些特色优势孕育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姜恩柱认为家乡具备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他说,客观上讲东南沿海有些产业向稍为内陆一点地区迁移,高邮正处于转移的第一地段,机遇抓住了,经济就会发展。高邮的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步,这为中外客商来邮投资创业奠定了基础。高邮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开拓创新意识较强,有思路、有干劲,要为高邮百姓干一番事业。加上高邮人非常勤劳,能吃苦,心灵手巧,而且非常重视教育。这些主客观条件,一定能使高邮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应记者要求,姜恩柱还介绍了自己一些经历。他说,我生在高邮,长在上海,工作在北京。我1938年出生在三垛镇,刚记事时由高邮乘小火轮经扬州、到镇江、去上海;在上海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中学毕业后,本被送到苏联留学,由于两国关系开始紧张未果,组织上决定让我留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4年调出担任政治辅导员、教员;1964年第四季度调入外交部,并赴驻英代办处,一直工作到文化大革命回国,1968年又赴驻英代办处;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驻英代办处升大使级,担任大使馆工作人员、三、二等秘书;1977年回国任外交部西欧司一处副处长;1981年9月至1983年1月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当研究员、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任客座学者;1983年回外交部任西欧司综合处处长、西欧司司长;1990年之后,历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驻英国大使、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央政府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
采访中,姜恩柱希望借此机会向家乡父老乡亲表示由衷的问候,祝愿家乡经济更快发展,祝愿家乡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