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1 00:00:00 作者: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最近,在市区某机关工作的林先生遇到了一件尴尬事:他的几个大学同学从南京赶到高邮聚会。同学之间一别好几年,再说人家从大老远赶来,林先生自要热情款待。饭桌上,酒店的服务员向他推荐了在电视上大做广告的某品牌酒,且价格不菲。有品牌,价格也高,林先生觉得用这样的酒招待同学很有面子,于是便选了这种酒。酒过三杯,林先生觉得不对劲:喝了这酒,不但口干舌燥,头也有点晕。虽然他的同学未对酒加以评论,可林先生心里却总有个疙瘩:自己的酒量还可以,可这花了大价钱买的酒怎么喝起来没那么爽口?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场的白酒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纯粮固态白酒,二是新型白酒。他们之间是按照白酒的生产工艺不同而区分的,前者是指以高梁、玉米、小麦、大米、糯米、荞麦和豆类为原料,在泥窖、石窖和陶质、瓷质等容器中,经全固体状态或半固体状态自然发酵,并经高温蒸馏制得的白酒产品;新型白酒,则是以食用酒精为原料兑制的白酒。业内人士指出,区别纯粮酒和勾兑酒的方法,就是喝完后看反应,喝的酒香味适合、协调,无头疼感的就是纯粮酒,而喝完后感到头疼、口干舌燥的,就是勾兑酒。随着白酒需求量的增大,一些白酒企业为节约成本,降低消费价格,纷纷加大对新型白酒的研发和推广。此外,由于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管理存在漏洞,导致了一些无质量标准、无检测手段、无技术力量的“三无”小酒厂、小作坊的产品大量涌入市场。据记者了解,仅高邮地区,就有50多家生产白酒的小作坊,知情人形象地称其为“小屋里面两个缸,勾兑成功瓶一装”。在酒类流通领域,许多不具备经营资质的企业和个人也涉足酒类批发业务,酒的批发渠道不清,市场准入失控,酒的质量很难保证,掺杂使假现象十分猖獗。在众多品牌的白酒面前,消费者“迷了眼”。“由于酒类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喝了几十年酒了,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喝的是纯粮食酒还是勾兑酒。”这是邮城酒客们的共同心声。
由于消费者无法区别酒质的好坏,因而在选酒时只认名气大、价格高的,这也使得一些真正的好酒无法被消费者认可。一些企业利用消费者对所谓粮食酒概念的模糊认识,打着纯粮固态白酒的名义,通过豪华包装、夸大宣传,以高回扣推销白酒,从而牟取暴利。对此,江府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春和很是无奈,并向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由于经营需要,他经常和各界人士打交道,这过程中免不了进饭店吃饭喝酒。有时在酒店,他会遇到别的饭桌上的熟人,他喜欢跟人家喝“交杯酒”,即:他将自己厂生产的“秦邮骄子”(“秦邮人家”)酒和人家买的几百元一瓶的酒换着喝。喝完后,人家都说他的酒酒香味醇,当袁春和问及本地酒便宜又好喝还能为地方创造税收,为何不喝本地酒时?人家一笑:牌子大的酒拿出来有面子。袁春和告诉记者,好酒自然要吆喝,公司也加大了宣传,可邮城人不买本地产品账。如何让邮城消费者认可公司产品,成了袁春和心中一个“结”。
产品100%纯粮酿造,市场100%诚信经营,这是江府酿酒有限公司对消费者的承诺。国家级品酒专家李安陵、张加林、刘建华、高张强、贺尔军等在品尝“秦邮骄子”和“秦邮人家”时,认为这两种酒“窖香浓郁,味醇和协调,尾净爽,具有浓香大曲酒之典型风格”。可就是这种好酒,很难冲进商场、超市、酒店。袁春和告诉记者,现在产品进商场、超市、酒店,是要给他们交纳进场费的,并且商场、超市、酒店的影响力越大,产品的进场费就越高。这对企业,尤其对江府这样起步不久的企业,压力很大。此外,即使酒进入商场、超市和酒店,仅仅意味着能够和更多的消费者见面的机会,至于销不销得出去,得看酒店和服务员的推销力度了。一位长期在酒店推销白酒的女服务员告诉记者,一些高价酒能在酒店好销,推销酒的服务员功不可没。她们每推销一瓶高价酒,都有10至20元的推销费,而且酒价越高,开瓶费越高。这酒到底能值多少钱,推销小姐不知道,消费者不知道,商场、超市、酒店的老板也不知道,谜底只有生产酒的企业才知道,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由消费者“买单”已是不争的事实。袁春和说,为了把最大的实惠让给消费者,公司在保证产品品质、质量的前提下,很难再拿出更多的钱支付一些开瓶费、推销费了。这也影响推销人员的积极性。哪种酒的推销利润高,自然就推销哪种酒,也就见怪不怪了。
记者在采访中还得知,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国家于今年启动中国白酒纯粮固态认证工作,并开始在一些大的生产酒的企业张贴相关标识。今后,在商场、超市的货架上,消费者可以明确、方便地选择纯粮酿造酒或食用酒精勾兑酒,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邮城消费者花高价喝好酒不再只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