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招商引资:无限风光在前头

2006-01-17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2002年,我市每月到账“四资”1个亿,2003年每月2个亿,2004年每月3个亿,2005年每月5个亿。
“十五”期间特别是2002年,市委八届六次全委会作出了“招商引资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崛起的突破口”的决定后,招商引资成为高邮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员参与,招商引资取得累累硕果。
据市招商局负责人介绍:“十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是全市利用外资发生重大突破的重要时期。全市实际到账外资2002年1213.24万美元,2003年2240.1万美元,2004年4072万美元,2005年预计达到6500万美元,年均递增116%,比“九五”增长1229%。从利用域外民资来看,2001年 2.94亿元,2002年7.03亿元,2003年16.2亿元,2004年27.8 亿元,2005年将达到41亿元,累计金额为94.97万元,年均增长93%。
招商引资工作中一个突出特点是大体量、高技术含量的项目逐年增多。仅今年以来,投资10亿元的黄氏国际服装城项目、签约投资3亿元的五金城项目落户开发区,1.8亿元的宏远四期项目成功推进,4.5亿元的波司登工业园项目奠基,天山镇的2亿元的单晶硅二期工程开局较好,鸭业园区6000多万元的华美丙纶项目开始调试,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数字电视、视听高科技项目花落高邮镇,工业洼地周巷引来3000万美元的老蔡工业集中区项目,等等。招商引资高潮迭起,好戏连台,势如潮涌,如火如荼,振奋人心。

招商引资手段不断出新

从悄无声息到如火如荼,我市招商引资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卓有成效的路子。
在组织程度上,行政推动力度加大。每年以“运河招商行动计划”为战略指导性文件,逐年修改完善的考核奖励督查体系,党政干部带头外出招商,使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龙头工程”,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程度、力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
在招商区域上,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外资主攻港、台,瞄准日、韩,拓展东南亚,兼顾欧美,重点放在台商密集区东莞、江门、昆山、上海等地;内资主攻温州、台州,瞄准浙江、上海,拓展东南沿海。2005年又紧紧抓住北方大城市产业转移的契机,将京、津、唐作为招商重点区域之一。
在招商方式上,多着并举,在实行以商招商、敲门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的同时,加大了网上招商和驻地招商的力度,全市在上海、广东、浙江、北京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 80多个,外出专职人员100多人。
在招商形式上,培植载体,四面出击。以历史悠久、中外闻名的高邮双黄鸭蛋和邮文化节为载体,将每年的“烟花三月”旅游节注入招商内容,形成了天天有客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年年有节庆。市四套班子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四面出击,外出招商。市委、市政府强势推进“三级”联动组团招商、节庆招商、小分队招商,办好“请进来”、“走出去”两大类招商活动。
从招商载体建设上来看,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集群竞相比肩,重大项目建设强势推进。高邮经济开发区辖“两区三园”,已初步形成了12个产业相对集中的功能区块。6个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机电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纺织服装业、生态产业四大主导特色产业。
一系列招商活动,使高邮成为中外客商所看好的投资兴业的热土。

招商引资助推追赶式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投入加大,亮点增多。一批资金和项目的注入,我市工业经济再焕生机和活力,市水泵厂、服装厂、制动件总厂等一批陷入困境的企业也通过境内外资本嫁接后激活了生产要素,全市工业经济呈现高开高走态势。
丰富的农业资源得以深掘和放大,双兔米业、天歌公司、丽邮公司等为龙头的特色农字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含税农业得到极大发展。
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投入参与旧城改造。目前来邮投资城市建设的客商有70余家,总投资26亿元,实施项目500多个,先后开发了府三路、蝶园广场、海潮广场、邓桥商业城、商业步行街、瑞和阳光城、国雄薇风大道等,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总结“十五”招商引资,我们心潮澎湃;展望“十一五”,高邮人更是壮志冲云霄。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认识,总结三年招商引资的新经验,摸索新时期招商引资的新规律,提高各个层面上的业务技巧,谋求招商引资的更大突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