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构筑区域产业特色
2006-01-24 00:00:00 作者:许婧 来源:今日高邮
报告原文:狠抓重点产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和重点集群,通过拉长增粗配套特色产业链,吸引外来资本的集聚,着力培育五大支柱产业、十大产业集群,形成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产品集群、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积极打造五大支柱产业:(1)150亿元的新能源制造业;(2)145亿元的机电制造业;(3)100亿元的纺织服装制造业;(4)50亿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5)20亿元的邮文化产业。乡镇围绕特色产业集群,整合产业、园区布局,进一步彰显一乡一业、一乡一品特色。通过整合培育,加速形成10大产业集群的强势增长极:(1)100亿元的硅太阳能集群;(2)90亿元的纺织服装集群;(3)65亿元的电线电缆集群;(4)45亿元的电动工具集群;(5)35亿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集群;(6)20亿元的箱包鞋集群;(7)20亿元的灯具集群;(8)超15亿元的生化医药集群;(9)超15亿元的液压机械集群;(10)超15亿元的汽摩配集群。
发改委:一是大规划。加快构筑以“两区(开发区、鸭业园区)三园”为核心,以外环产业带为中轴,以邮仪路、安大路产业带为呼应的“一体两翼”产业集群格局。二是大整合。城区放大省级经济开发区效应,进一步推进城区工业的退城进园,加速城区产业集聚。全市引进的固定资产投入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落户“两区三园”,尽快使城区工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1/3以上;全市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2006年实现新增入园企业295家,入园项目320个。三是大推进。2006年底,全市亿元企业力争达40家。通过重点企业的带动,推进以电动工具、电线电缆、液压机械为重点的机电制造产业,以硅太阳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羽绒服装为重点的纺织服装产业,以鸭业、粮油加工等为重点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以高档彩印、现代通讯、电子信息为主的邮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乡企局: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特色工业集中区。“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涵盖电线电缆、灯具单晶硅、电动工具、服装箱包鞋、机械及配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类型的的郭集、菱塘、天山、龙虬、三垛、车逻、高邮镇、界首、汤庄、临泽、送桥、周巷以及金飞达(卸甲)等13个乡镇特色工业集中区,计划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规划建设标准厂房450万平方米,争取引进项目1300个,项目总投资180亿元以上。到2010年,乡镇工业集中区力争实现产值320亿元,营业收入300亿元,利税19亿元。
开发区:集聚重要产业,重点对服装、电子、电线电缆塑料、机械电动工具、医药五大主导产业进行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拉长加粗;培植重点企业,力促26家列统企业产销增幅在50%以上。
鸭业园区:加快高邮鸭保种、无公害养殖、蛋品加工、禽肉加工、羽绒服装加工、专用饲料加工等基地建设;发展壮大高邮鸭禽蛋交易市场、配套产品包装中心和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中心等,努力建设成为以高邮鸭产品加工交易为主体,涵盖运输、服务等配套项目,链接多项产业的综合性园区。力争到2010年,实现经济总量30亿元;高邮鸭封闭群育种家系种鸭2000只,核心群种鸭10万只;年推广商品苗鸭1000万只;分别争创1-2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鸭蛋、鸭肉、羽绒等产品的驰名品牌和有机产品。
工业总公司:进一步推进城区工业退城进园,加速城区产业集聚。对已经集中开工的退城进园项目继续抓紧推进,确保8个退城进园企业在2006年底竣工投产。
高邮镇: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园区为主体,实施大体量项目,促进大批量生产,使化工塑料、电线电缆、箱包鞋、服装、机械、电源电器等六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在今年的基础上提高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