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抓项目强化举措求突破
2006-02-12 00:00:00 作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来源:今日高邮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重大项目建设“821”工程,积极化解项目落户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狠抓重大项目的投向、投量、投速和投效,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与推进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年在手推进和实施的3000万元以上全部重大项目达110个,完成年初目标的137.5%,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39个,1亿元以上项目31个。110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71亿元,当年用款18.62 亿元。工业项目和亿元项目占全部重大项目的比重分别为47.3%和28.2%, 均比往年有较大提升,项目结构渐趋合理。顺大单晶硅、宏远三期低压电极箔、经纬纺织纱锭扩产、曙光耐高温电缆线、老蔡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热电厂、中国纺织服装商贸城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为“十五”奋进计划的顺利实现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而又显著的拉动作用。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是“重大项目突破年”,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天,集中实施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实现重大项目的重大突破。我委和重大办将认真贯彻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185工程”突破计划,即全年组织实施和推进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确保突破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要力争突破40个);重大项目的实施率力争达80%以上;实施类项目累计用款数要力争达到投资总规模的50%以上。以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着力抓好四个强化,力求取得四大突破。
一、强化挂钩挂联,在组织领导上求突破。围绕“185工程”突破计划,对全年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园区和部门。各地、各部门也要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班子,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实行目标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工作网络体系。对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继续实行“三挂”工作机制,由市领导挂帅、责任部门挂联、承载主体挂图作战,按照“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四个一要求,从“签订协议、注册到账、开工建设、安装调试、竣工投产、达产见效”六个环节入手,排定时间表,倒计时运作,一抓到底,必保必成,谋求重大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
二、强化项目跟踪,在协调服务上求突破。积极牵头组织挂联责任部门深入项目现场,及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展,与有关部门、项目承载主体一道,共同排查解决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三个层次的矛盾问题协调解决机制,项目承载主体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协调,挂钩或市分管领导专题协调,重大问题提交市委、市政府会议研究解决。加大对具体问题和矛盾的调处力度,创新举措化解难题,集中优势逐个击破,第一时间内解决重大项目落户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清除跑道上的各种障碍,确保重大项目平稳、快速、成功降落。
三、强化包装推介,在环境打造上求突破。根据国家“十一五”产业政策导向,立足我市资源、产品和产业优势,收集、包装、储备一批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的重大项目。积极实施新一轮运河招商行动计划,瞄准重点区域,跟踪重要客商,有针对地组织开展重大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同时,千方百计地跑部跑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项目扶持资金投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从三个层面入手,着力打造承载重大项目的优良环境。一是不断改善城市硬环境。加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城市“十大”工程,抓好热电厂、污水处理厂、港口码头等基础产业项目,提升城市功能;二是不断优化服务软环境。建立健全优化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实行重大项目一把手负责制和问责制,加大对重大协调事项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以一流的质量服务于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三是不断创造宽松政策环境。在现有优惠政策基础上,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制,确保市委、市政府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今年继续通过财政、国土等多种渠道,筹集重大项目发展基金,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
四、强化督查考核,在实际成效上求突破。健全完善推进实施重大项目的五大工作机制,即实施情况月报制、双月汇报交流制、季度督查和效能监察制、半年流动现场查巡制和年终目标考核制。制订和完善考核奖惩办法,会同优办、监察局等效能监察部门,加强对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实施工作进展情况的定期检查和督促,及时公布和通报重大项目进展和督查结果,营造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市上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整体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