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5 00:00:00 作者:周麟 来源:今日高邮
12日上午,冒着毛毛细雨,记者前往高邮镇沿河村胡风泉家的草莓大棚采访。走进草莓大棚,只见翠绿的草莓苗连接成片,长势正旺;已成熟的草莓果实散发着阵阵香甜的气息,让人垂涎欲滴。
“尝尝我家的草莓味道。”胡风泉热情地招呼记者。记者从他手中接过一颗草莓放进嘴里轻轻一咬,一股清甜微凉的感觉直达心田。“我家种的是奶油草莓。第一批年前就已上市,现在这是第3批。”胡风泉说,虽然草莓会随着温度的上升大量上市,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草莓才是最甜、最爽口的。
记者见每个大棚内都有一个类似木箱子的装置,一问才知道,8个大棚的草莓,全是靠木箱内上万只蜜蜂传授花粉。再看种植草莓的田垄上铺着一层黑色的塑料薄膜,胡风泉介绍说,薄膜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起到除草的作用;再者草莓搭在上面很干净,而且不会烂掉。同时还有保温的作用。虽然这样做增加了不少成本,但它提高了草莓的品质,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
听了胡风泉的一番话,记者不禁感叹,草莓好吃,但种植草莓原来还有这么多的道道呢。
今年54岁的胡风泉来自“中国草莓之乡”浙江建德。胡风泉夫妇俩从1990年就开始从事草莓种植。先后在湖北、江西以及江苏常熟等地种植过草莓。2005年之前,高邮还没有人从事大规模的草莓种植,本地的草莓都是从外地运来的,胡风泉夫妇看准这一商机,选择来到高邮种植草莓。今年胡风泉一共种了8个大棚草莓,面积8亩多,草莓长势都很好。
“我们有20多年没有回老家过春节了。”胡风泉的妻子胡小云告诉记者,草莓种植很辛苦,每年4月,他们便要整地、育苗,9月份栽植草莓,一直到第二年5月份草莓采摘结束。春节期间正好是草莓的收获季节,也是最忙的时候,因此更没有时间回老家过年。
胡小云指着离大棚不远的简陋工棚说,那就是他们一家搭建起来的临时住处。走进胡风泉家简陋的住处,记者环顾四周,看到里面除了一台彩色小电视机外,就是一张简易的木床,再也看不见其他任何值钱的东西。生活条件虽然很清苦,但胡小云没有丝毫怨言。
“年夜饭,家里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一家人在一起吃得非常开心。春节除了不能走亲访友外,其他的与在老家没什么两样。”虽然没有回老家过年,但今年春节胡风泉一家却很开心很快乐。最让他们欣慰的是,辛苦了20多年,如今,大儿子研究生毕业,已经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二儿子正在中国地质大学读研究生。
“这么多年,父母一直奔波在外地种植草莓,确实非常辛苦。而且为了保持草莓的新鲜度,供应的草莓一般都是现摘现卖,父亲和母亲每天3点多钟就起床采摘草莓了。清晨,父亲还要骑摩托车给市区20多个超市和水果摊点送货。”二儿子胡晓涛告诉记者,寒假期间,他没有回老家,而是陪着父母在高邮一起过年。有时间的话,他就帮助父母采摘草莓,尽量让父母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