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春天里 高邮提速再出发

2012-04-17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写在第八届中国双黄鸭蛋节隆重开幕之际

和煦的春风吹绿秦邮大地,我们又迎来了第八届中国双黄鸭蛋节的隆重举行。中外嘉宾同83万高邮人民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座城市的朝气蓬勃。回眸2011年,有太多的时刻让人振奋,有太多的业绩令人自豪,也有太多的感动使人动容。高邮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领导和海内外宾朋的关心支持下,伴随着创新发展的铿锵足音,一路踏歌前行,迈进了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在奔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3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5亿元,增长4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增长22.1%;全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13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48亿元,分别增长30.7%、32.7%;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3.9%;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9亿美元,增长20%;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去年,又荣获“2011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一组组数据,一份份收获,无不让人心潮澎湃,激情四溢,同时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高邮提速发展的一条“红线”——以创新为驱动力,走出一条契合高邮实际的“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春天里,高邮提速再出发。

创新成工业振兴“群体意识”

在2011年国家科技部公布的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结果中,我市通过考核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这也是我市连续三次获得此项殊荣。一个科技创新基础并不十分“耀眼”的县市,何以冲到创新的前沿?其中的奥秘就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创新思维,执著推进科技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振兴工业的“群体意识”,始终坚持狠抓“第一生产力”(科技)、“第一资源”(人才)和“第一驱动力”(创新创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发展优势。

去年我市工业经济与其他地方一样,遭遇了市场“寒潮”,但令人欣喜的是,去年我市完成全部工业产值13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48亿元,分别增长30.7%、32.7%;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3.9%,全市工业延续着年均增长30%的速度跨越向前。今年一季度,尽管“寒潮”未退,但全市工业经济仍然以高开高走的速度递增。这种速度从何而来?得益于我们拥有一把科技创新的“金钥匙”。据统计,去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重点新产品1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支撑计划项目立项3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5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立项9个,获批省高新技术产品201个。今年还将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新产品、重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明星”目录。在这些“高新尖”的企业、项目和产品中,有的已发展成全国行业“老大”,有的则成为全国的“单打冠军”,为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动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市将创新发展列为城市发展战略,招商与引智并重,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武汉、成都、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地,都留下了高邮人“科技创新·产业合作”虔诚引才的身影。目前,全市共有30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形成产学研紧密合作关系,签定产学研合作项目200多个。中科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32家高校科研院所的45项重大科技成果项目“下嫁”到我市。更令人欣喜的是,去年我市引进一批省“双创计划”高层次人才,申报“绿扬金凤计划”高层次人才30名,兑现人才激励资金480万元。全市已建立63家扬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研究生工作站、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目前还有几家研究生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各级研发机构正在筹建之中。

一名博士带来了多项高科技项目,一个团队催生了一群高科技产品,一群高科技产品孕育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这种新的“葡萄串效应”正被高邮企业精彩演绎。现如今,科技创新已日益成为高邮经济加快发展的“城市特征”,成为高邮工业振兴的“群体意识”。

重大项目驱动转型发展

如果把经济发展比喻成航行的大船,投资拉动就是人力拉纤,而重大科技项目,则好比大船上装上发动机,驱动高邮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总投资60亿元的康博新材料项目去年2月落户我市,一期工程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试产,今年鸭蛋节期间该项目将正式投产。这一项目接长了我市光伏产业上游的“短腿”,为我市打造“光伏航母”,实施“千亿级新兴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投资1.5亿元的奔亚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填补了我市光伏产业中电池生产环节的空白;永辉丙纶、锦绣前程电子触摸屏、光明特种舰船电缆、阳光高效节能灯和高速自动生产线、日兴氨糖系列产品、中贸LED汽车灯、迪生大功率LED封装、斯美尔LED灯具等30多个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有力拉长增粗了产业链,驱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爆发点和增长极。去年,全市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95个,其中当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竣工投产5000万元以上项目110个。这些“两大三高”项目(体量大、产业关联度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端制造)已成为驱动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产业集聚的力量,强烈吸引了60亿、50亿、30亿、20亿、10亿等一大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落户我市。江苏沿海集团来了,央企航天集团来了,江苏国信集团、协合风电、振兴铝业、海德森储能等一大批“大块头”投资项目也来了……今年一季度全市在新开工近2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同时,目前储备在手的还有一批10亿元、亿元以上等重大科技项目即将实施,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我市创新发展的巨大魅力。

我市工业迅速爬坡、突围、重生,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以一个个崭新面貌“重出江湖”,走上“高新化”的道路,这些都得益于重大科技项目的驱动。曙光的超高压电缆项目,赛德的核电缆项目,光明的特种舰船电缆,浩明的高效节能灯项目,日兴的氨糖等一批项目,都为企业的转型升级赢得了发展先机,为企业增添了底气和实力,实现了发展与创新的同频共振。

我市还以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园和高邮镇工业园区等为创新载体,通过集聚、整合、优化,为创新发展打造“加速跑道”。去年开发区综合实力名列108个省级开发区中的第19位,成为高邮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先导区、主阵地、主战场。与此同时,我市还建成14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孵化园,入孵企业近百家,科技创业孵化园已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产业、科技、载体、人才和制度“五着联动”,相互配套,相互支持,形成整体合力,支撑起创新高邮的新天地。

“提振信心、提质转型、提速跨越”,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质态,坚持先进方向提升文化活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民生幸福,在全省“两个率先”中争先进位。这是市委、市政府为建设“富裕高邮、创新高邮、生态高邮、文化高邮、幸福高邮”实施的又一新战略。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弘扬“四干”精神,进一步加快产业创新、城市创新、人才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让一切知识、科技、人才、文化等创新要素在高邮集聚涌流,我们的发展信心就会更足,提质转型、提速跨越的步伐就会迈得更快、更好、更坚定。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