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3 00:00:00 作者:林玉顷 杨星 来源:今日高邮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综述
近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团结协作、廉洁高效”的总要求,不断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在履职路上开拓前行。
把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履职能力的首要任务。市人大常委会把打造学习型机关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学习制度,经常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尤其加强对宪法、选举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了“经典精读”活动,并要求撰写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结合审议议题,市人大常委会对新出台的法律和当年度执法检查的法律分期分批组织学习,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举办学法辅导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近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集中学习了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标准化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10多部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的能力。
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审议质量的关键环节。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等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联系选民,收集民意,反映民声,关注全市发展大局;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行权履职的前提和提高审议质量的关键来抓,做到不调查不开会,不调查不审议,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审议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组成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力求每项审议都建立在广泛调研民意的基础上;在审议中,把坚持和完善书面审议作为提高审议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行书面审议完成情况现场公布制度,增强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的责任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开展分组审议的同时,还选择有关议题开展大组审议,扩大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参与度,活跃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民主气氛。在每次审议后,市人大常委会都及时主动抓好督办,审议落实情况都要求向常委会会议作出书面汇报,保证了常委会审议的效果。市人大常委会还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分别就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加快发展服务业、农村脱贫攻坚、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20多篇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注重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经常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对乡镇人大主席、市人大代表小组组长的工作培训,帮助各乡镇建立了人大工作网站。每次常委会邀请10名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对一些重要议题,实行市、乡(镇)联动。分片召开乡镇人大主席座谈会,交流乡镇人大工作经验,促进了乡镇人大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全市20个乡镇人大基本达到了“班子健全、制度完善、活动正常、工作有序”的要求。
把制度建设作为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保证。根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完善适应新时期人大工作需要的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修订了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出台了工作评议暂行办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意见、提高书面审议质量实施意见、加强代表联络工作等10多项工作制度,促进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常委会审议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进一步明确办理要求和时限,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把宣传研讨作为提升人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精心办好人大常委会会报、“高邮人大”网站、《高邮报·人民与权力》专版,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年度监督议题建议,公开议题计划,及时向社会发布工作动态。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深度报道人大常委会活动。近五年来,共有600多篇稿件在上级人大媒体刊发,办公室多次受到省人大“通联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市地方人大工作研究会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监督推进民生建设、创新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等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征集论文280多篇,选送17篇论文参加扬州市地方人大研究会年会研讨交流,16篇获奖,推动了我市人大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验做法还在省、扬州市人大工作会议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