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0 00:00:00 作者:钟秋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阳光光电公司自主研发了全自动化生产线,以前单机生产需要35个工人,现在全自动流水线只要9个人操作即可;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自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超高压电缆流水线投产后,企业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畅销国内外…… 这是科技创新为我市企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企业是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科技研发投入的增加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企业科技创新意识的增强,我市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从原来的每年占GDP比重不足1.5%提高到现在的2%。
创新载体是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平台和基础。近年来,我市创新载体从仅存于曙光电缆、华富电池等大企业,发展到越来越多的规模以上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新建不同层次的创新载体。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建立63家扬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这些研发机构已成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支撑。
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自主创新,必须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这已经成为我市大中小企业的共识,同时,企业申请专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共计申报专利7400 件,其中企业申请量占比超85%。
多年的科技创新,让企业收获了累累硕果,也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截至目前,全市获批省高新技术产品537个,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42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4家。孵化器累计孵化用房面积1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0家。2011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