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8 00:00:00 作者:葛余兆 杨星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市卫生局获悉,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基本实现了市有综合实力较强、中医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2个以上中医专科(专病)门诊,每个卫生室(站)都配有神灯、电针仪和中医诊疗箱等常用中医诊疗设备、用具和能运用5种以上传统中医药方法诊治农村常见病的乡村医生,在全市“15分钟卫生服务圈”的基础上初步建成“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据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在上世纪90年代就率先在全国创建成首批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但是,由于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基层实用型中医人才匮乏、中医科室功能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农村中医药服务难以实现全面覆盖。为此,我市依托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市中医院基层指导科和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构成的三级中医管理网络,对全市中医药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推进了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投入,市财政对中医事业经费实行计划单列,每年都安排中医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据统计,自2009年至今,全市共投入270万元对18家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将中医诊疗室、针灸治疗室、推拿康复室、熏蒸室和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功能科室集中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诊疗区,并为各卫生院统一配备牵引床、熏蒸床、智能通络仪、热疗仪、煎药机等设备,还为卫生站(室)统一配备了中医诊疗箱,内有针灸针、艾条、火罐、刮痧板等中医诊疗用具。
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市卫生局先后举办了面向乡镇医疗机构的农村中医大专班、中西医结合委托班、中医人员在职参加的“四大经典”培训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班和农村优秀中医人才研修班,三年来共系统培训500多人次。与此同时,市卫生局积极开展“高邮市地方名中医”评选活动。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4至5名中医药从业人员,并取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市卫生局还参照国家、省、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内容,组织编印了适合本地区的10种治疗方法、30种常见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对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进行了大规模培训,并通过现场演示、操作考核,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乡村得以广泛推广运用。目前,全市201个卫生室(站)均能运用5种以上中医药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