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四有一责”建设固本强基显活力

2012-12-10 00:00:00    作者:胡万春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去年以来,我市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深入督查考核,扎实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阵地建设不断加快,信息网络功能不断完善,基层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村集体经济收益能力不断提高

去年,扬州市帮扶我市22个村(村级区划调整后为19个)在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农业园区建设物业产业项目,今年10月通过扬州市初步验收。今年初又有53个经济薄弱村列入扬州市帮扶项目,总投入1.06亿元,在市经济开发区集中建设10.6万平方米的物业项目。

在全力推进扬州市级帮扶的基础上,我市还深入开展 “2+1”帮扶工程。由56个市级机关部门采取“2+1”方式挂钩帮扶28个经济薄弱村建设物业产业项目。目前,28个帮扶项目中21个已完工、7个在建。同时,由乡镇自行帮扶29个薄弱村建设物业产业项目的29个帮扶项目中已有21个完工,另有8个正在落实。预计到今年底,全市将有170个村(含涉农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占全市行政村和涉农社区的90%。

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加快

近两年来,全市共新建村综合服务中心37个、改建148个(含村合并前),增加总面积2.5万多平方米。目前,全市18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面积全部达标,绝大部分达到了“七室两超市一广场”的功能设置目标。村“七室”总面积平均超过了400平方米,有4个村超过1000平方米。各村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统一挂牌,而且内部规章制度齐全,档案资料完善。全市80%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把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等都纳入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同时,建立了村综合服务中心资产管理登记备案制度、定期维护和专人负责制度以及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等,促进了各类财产的规范管理和使用。

村阵地网络功能不断完善

全市176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宽带互联网、固定电话、3G移动网络、有线数字电视网、电子政务专网、远程教育网和“五个一”(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信息服务站的全覆盖。围绕整合主要涉农网站资源、集成各重点涉农应用网络服务,集中实现信息发布、网上办事和互动交流三大功能,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网上村委会”项目,目前已上线运行。

去年,我市在两个乡镇试点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三资”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市、镇、村多级联动监督和管理。目前,“三资”平台188个村(社区)财务、资产、资源、承包合同、村务公开资料上传率达到89.4%、100%、84.6%、88.3%、100%。开通“村情综览”社会查询网址,并在政府网站上实现点击链接。

村基层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目前,全市1726名村干部中,45岁以下的854名,占49.5%,大专以上学历677名,占39.2%。其中,村党组织书记45岁以下的92名,占52.3%;大专以上学历的81名,占46%。今年下半年,我市还择优选派了53名45岁以下副局级干部担任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省聘的125名大学生村官中先后有29人担任村“两委”正职(目前在职的有15名),年底将实现每个乡镇(园区)均有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两委”正职。

今年,我市评定6个五星级村党组织和4名四星级村党组织书记,并按照“三强”标准先后举办4期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通过将村党组织书记的星级评定与村党组织的星级挂钩、待遇挂钩,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热情、工作干劲进一步激发。我市还围绕“富民党建”主题和“一村一个发展思路”的要求,开展“民生先锋行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创建活动,积极实施“领头雁工程”,推选“双带型”干部,推进“党员创业先锋行动”,党员干部带头搭大棚、建工厂、办实业,组建“三大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作用,“三强型”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了90%以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