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1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国家科技部认定高邮为国家火炬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基地(详见1月8日本报一版)。此次认定的17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扬州仅有高邮一家。这一极具含金量的“国字”招牌,必将进一步放大我市特种电缆特色产业的市场效应和品牌效应。“名片”有了,如何让其金光闪闪?如何把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做得更大更强,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很多。
科学规划引领 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基地”建设,规划引领。做大做强我市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规划引领至关重要。发展规划既包括研发成果的转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规划,同时还包括招才引智的规划等。近年来,曙光电缆公司、红旗电缆公司、赛德电气公司等企业,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上了一批“高、精、尖”生产设备,并开发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仍有许多电线电缆企业停留在“大路货”生产阶段,缺少“新、特、优”产品,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我市特种电缆特色产业有许多发明专利,要让这些专利走向市场,让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给企业带来效益,就必须推进企业创新进程,缩短科技成果的转化时间,提高这些成果的转化率,而不是“束之高阁”。
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智力支撑。尽管我市很多电线电缆企业同科研院所、高校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也取得了一些合作成果,但有些合作只是一种“松散型”合作、“若即若离”式合作;有的企业因合作“成本”的原因甚至放弃合作。因此,我们在积极引导企业扩大交流与合作,加强人才、技术交流和引进的同时,要出台更多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招才引智,借力远航,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要素向高邮特种电缆特色产业集聚。
业内人士认为,我市要把发展特种电缆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来抓,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科技招商为抓手,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档次,做大特种电缆产业经济总量,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种电缆制造城”。到“十二五”期末,要形成一批20亿、10亿、5亿、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产值要突破300亿元。同时,要通过技术改造,让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有70%以上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创成一批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业内人士还认为,在发展规划引领上要突出特种电线电缆的技术引导性,要重点研发生产500KV及以上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缆、高温超导电缆、核级电缆、风能电缆、光纤复合电缆以及高压电缆附件等新产品,以实现产业配套和产品的前延后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新材料技术上,要重点研发高效能源材料技术、高效能量转换技术、加厚绝缘技术、多功能综合电缆技术和电缆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为“基地”发展打造一流服务平台
发展离不开服务,服务助推发展。据了解,为申报建成高邮国家火炬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基地,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组建专门班子,负责协调基地建设工作;市财政每年还拿出千万元设置高新技术发展风险基金,重点支持基地内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但建好“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多“正能量”的补给。在信贷投入上,需要建立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地”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信贷投放,既“输血”又“造血”,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佳境。在信息服务上,要通过信息网络和各种传媒渠道,为企业提供国家政策法规、行业发展趋势、投融资渠道、科技成果、技术需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技术开发与推广上,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组织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帮助中小企业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消化、吸引和推广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推动市场前景好、附加值大、产业关联度强的技术向企业转移和扩散。
业内人士还认为,要为“基地”内企业提供新技术交易、人才支撑、公共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平台服务。通过技术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交易过程中的政策咨询、专利代理、合同登记、交易合同认定以及知识产权变更登记等配套服务。在提供人才支撑上,要依托上海电缆研究所等一批高校院所,采取短训、定向培养、中高级研修等形式,加强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产业发展集聚大批高层次人才。在建立公共技术支持平台上,要通过政产学研的合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式服务等方式,重点支持建成一批为特种电缆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全方位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在传递产业信息、规范行业自律、维护企业权益、组织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