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6 00:00:00 作者:袁福朝 俞翔 周麟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15日上午,记者从市委农工办获悉,近年来,我市以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的79个经济薄弱村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扬州市帮扶、我市“2+1”帮扶和乡镇自行帮扶“三级帮扶”,使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明显增强。截至去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比2011年增长16%;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161个,脱贫率达91.5%。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金港村驻点调研时强调,只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才能更好为农民群众办事服务。为迅速落实罗书记驻点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农工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高邮市2013年—2015年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确保到2015年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
增强经济薄弱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必须以产业、物业帮扶项目为抓手。市委农工办积极指导各村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目前已有80个行政村建立了项目库。同时,市委农工办建立健全了对经济薄弱村在财税、用地和资金方面的扶持政策,为村级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顺利实施。
此外,市委农工办还进一步整合村集体产权的旧村部、旧校舍等闲置资产,通过股份制、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引人引资引项目,盘活荡滩、林地、荒地等资源,采取租赁、承包、入股等方式,提高集体资产的利用率;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合作生产和联合经营,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