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3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棉花不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还是宝贵的战略物资。但近年来,受棉价一路下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的棉花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由原来的5万多亩减少为现在的6000亩左右,且种植面积可能还会缩小。
“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
2011年,我省籽棉价格每吨为20720元,2012年每吨为20023元,而到2014年我省每吨籽棉价格最低只有13000元左右……采访中,市宇鑫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给记者报出这样一组数字。他说,这样的价格,即使在丰收之年,每亩纯收入也就在六七百元左右,综合效益远不如种粮。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棉价一路下滑呢?
据了解,棉价一路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调整了执行了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除对新疆棉农实行直补以外,其他地区所有棉农均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这就意味着,从去年起国内棉花价格已从“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进口棉价格每吨只有1万元左右,远远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据中国棉花网消息,目前全国库存棉花在1400万吨左右,相当于存储了全国两年多棉花的产量。在目前国际国内棉价严重倒挂的情况下,储存的棉花难以顺价销售,而且影响到下游纺织业的健康发展。国家放弃补贴收储政策,让市场定价,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种棉收入低 农民不愿种
“种棉收入低,是农民不愿种的原因。”市农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吴华说。我市曾经是棉花种植大市,最多时种植面积有5万多亩,而目前只有6000亩左右。我市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甘垛镇,从育苗、移栽、施肥、打农药,直到采摘,全部靠人工,劳动力成本比种粮食要高出许多。从经济效益来看,虽然种植棉花亩均能赚六七百元,但由于投入的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综合效益远不如种粮。
市宇鑫棉业有限公司和市兴盛棉业有限公司是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资质企业。据两家企业负责人介绍,由于棉价低,企业加工的销售利润也随之降低。有时因为价格低,棉农惜售,导致企业无棉花加工,他们只好到邻近的兴化市去收购籽棉。他们反映说,今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可能下降到4000亩左右。
种不种棉花 让市场和农民决定
国家取消棉花收储政策,是顺应市场而为,究竟种不种棉花,还是让市场和农民去决定。就目前市场棉价来说,种植棉花收入肯定有限,而且不为人的意志转移。因为如果国家继续执行收储政策,不仅国家财政压力增大,无法顺价销售,而且会给棉纺工业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我省出台了每吨籽棉给予2000元的补贴,但这一补贴不足以激发棉农的积极性。兴盛棉业公司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每亩产籽棉500斤计算,籽棉补贴额也就是每斤0.4元左右,与2013年相比每斤仍低0.6元,而棉农的心理预期补贴额却在每斤1元以上。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说,棉价高与低这是由大市场决定的,要让农民增收,传统种植业必须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