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0 00:00:00 作者:管玮玮 来源:今日高邮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市区北海商圈、世贸广场等处,一些服饰专卖店和商场纷纷推出“感恩母亲节”优惠酬宾活动,许多花店里的鲜花也卖得特别火,消费者以各种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恩之心。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许多母亲看来,儿女们的问候和陪伴比礼物更珍贵,母亲们最需要的是“精神礼物”。
年轻人更热衷母亲节
由于母亲节是个“舶来品”,大多数中年人不太清楚母亲节具体是哪一天,只有在看到商家做母亲节促销活动或儿女为自己过节时,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节日。
但许多“80后”青少年对这个节日却是耳熟能详。今年28岁的小杨告诉记者,她上中学时就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从那时起,她会在每年的母亲节为妈妈送一份小礼物或一个祝福。记者了解到,每年的母亲节,鲜花、保健品、服饰等礼品消费主力多为15岁至35岁的青少年。
送花和服饰成主流
记者还了解到,每年母亲节期间,鲜花的销量都非常好,尤其是康乃馨、玫瑰、百合等。据通湖路上的一家花店店主介绍,今年母亲节的前两天,平时每枝1.5元的康乃馨卖到了每枝2元。“你看,这一早上,我就卖了几百块钱,全是来买花送给妈妈的。”店主王小姐告诉记者。
除鲜花外,不少人选择为母亲送衣物。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东方商厦二楼服装部,看到一对夫妻正在中老年服装区逛着。记者上前询问得知,原来他们是特地给家里的老人来买衣服的。“我和丈夫都是双职工,由于平时工作忙,家里都是年迈的婆婆和母亲轮流上门照看孩子和做家务,非常辛苦。所以自己和丈夫早早地就商量好,趁着母亲节,买几套衣服送给两位老人,以此向两位母亲表达自己的心意。”这对夫妻告诉记者。
问候与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居住在新加坡花园的朱大妈和老伴昨天非常高兴,母亲节的前一天,他们的儿子和儿媳特地从南京回来陪他们过节。但儿子、儿媳一走,家里又清冷下来。
“孩子在外面工作忙,也很不容易,这些我们都能理解。”朱大妈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算是好的,小区里还有不少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甚至过年的时候都不回家,虽然他们不缺吃喝,但一过节情绪就变得很低落,不愿出门,更见不得别人家全家团聚其乐融融。
“我想告诉全天下做子女的,不要被父母的‘谎言’欺骗,做子女的只要有时间还是多回家看看吧,即使回不了家也多给家里打个电话,给再多的钱、送再多的礼物也不如回家陪父母吃顿饭。”朱大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