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 00:00:00 作者: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这么少?!开刀住院7天费用才900多元!”16日上午10时许,开发区腰圩村村民卞龙华在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窗口为父亲办理出院手续时,惊讶地发现,虽然父亲住院手术治疗总费用需要5042元,但个人只需承担900多元。卞龙华的父亲是我市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受益患者之一。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启动新农合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有300多名患者受益,人均受益金额达1000元左右。
按病种付费是今年市卫生主管部门推出的一项改革举措,目的是通过推行按病种付费改革,消除按项目付费事后控费难的弊端,将新农合支付方式由单纯的按项目付费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其核心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实现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换,主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简单点说,按病种付费就是对规定的一些病种治疗费用进行‘打包’,制订费用支付标准。”市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振介绍说,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在开发区、龙虬镇、卸甲镇等15个乡镇卫生院启动新农合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对10种疾病进行“明码标价”,有效地控制了一些医疗机构“大处方”等不合理的收费行为,让住院的患者真正得到实惠。从300多例得实惠的患者医疗费用中可以看到,这10类病种所需医疗费用普遍由之前的5000元左右均降至3000多元。
目前,我市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工作在全市27个乡镇卫生院及分院全面实施。参加新农合的患者,如因急性阑尾炎、单侧下肢静脉曲张、双侧下肢静脉曲张、单侧腹股沟疝、双侧腹股沟疝、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双侧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腺肌病、子宫良性肿瘤、胆囊炎胆囊结实等10种疾病入院治疗,均可享受“明码标价”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