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5 00:00:00 作者:夏林锋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第一书记”为经济薄弱村“造血”
“粮食局副局长盛福朝自去年到我们村任第一书记以来,对我们村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支持,尤其是在化解村级债务和脱贫致富上,他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目前村里的债务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冲,村委会和村支部都很感谢他。”汤庄镇沙堰村村支书嵇春金告诉笔者。
在我市,像盛福朝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2012年以来,我市分两批向经济薄弱村派驻73名“第一书记”。两年来,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牢记职责,不忘使命,乐于奉献,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发挥“造血”作用,帮助经济薄弱村厘清发展思路,夯实基层基础,给派驻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晋位升级、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两年来,“第一书记”们解民忧、谋发展。派驻临泽镇韩夏村的市民政局副局长晏忠自到任后积极与镇村干部交流,找出发展的薄弱点,对症下药制订发展措施,大力开发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力争今年底实现村集体收入40万元的目标。同时积极外出拜访寻求资源帮助,争取了6.2万元的帮扶资金;结合政策支持兴办实事工程,通过争取“一事一议”配套资金整治农村面貌,改善农村环境,受到了村民的一致肯定。
“不下去不知道,下去了有收获,这次到村任职第一书记,零距离接触村里的情况,对我个人成长帮助很大。” 晏忠告诉笔者,“下一步,我们和村里要形成双向互动,争取为村里多争取一点资金项目,帮助村里发展。”
派驻周山镇万福村的市水利局副局长顾宏“另辟蹊径”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万福村找到一条致富道路。他结合该村现状,为万福村联系资金,新建斗渠4340米,农渠2460米,配套建筑物5座,灌溉泵站1座,邵河圩口闸一座。项目完成后,极大缓解了万福村灌排工程矛盾,减少水事纠纷,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顾宏还引导万福村抓住机会,在周山镇率先申请成立万福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一举解决了多年来农村水利管理主体缺位,责权利界定不清,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万福村的村民切实感受到了这位“第一书记”带来的“福音”。
界首镇党委书记张澍介绍说,“第一书记”们眼界开阔有点子,有思路。他们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到村后都能很快与“两委”一班人谋划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服务发展有着子。曾任界首镇永安村第一书记的林玉顷到村后,积极引导,将村集体5000亩水面公开向社会发包,改种芡实,同时成立芡实生产合作社,发展芡实加工,就地消化富余劳力,当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增加发包收入20万元。同时,“第一书记”们在向上争取资金上还有路子。他们利用自身优势,排找人脉关系,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每年都会为村里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曰兴向笔者介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促进了理念“渗透”,在帮助经济薄弱村理思路、引项目、抓增收中,在与农村基层干部交流中,传递了新型发展理念,刷新了农村基层干部抓发展的“传统思维”,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为农村基层干部拓宽眼界、开阔视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智囊”作用。
据统计,2012年至今,73名第一书记为派驻村引进项目118个、争取资金3400万元,兴办实事600多件次,有力推动了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资源向派驻村集聚,加快了村里增收脱贫的步伐。注重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后备人才、制订发展规划、完善管理机制,有效规范派驻村“两委”班子行为,让经济薄弱村党组织重新赢得了群众信任,夯实了基层执政根基。同时,第一书记经过经济薄弱村的“淬火”,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丰富了基层阅历,增强了在艰苦条件下谋发展、求突破的能力,个人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养成得到大幅提升,为整个干部队伍建设树立了“风向标”。
“第一书记这些年对我市经济薄弱村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建年对“第一书记”两年来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们如同一趟趟列车,承载着经济薄弱村驶向致富的 ‘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