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5 00:00:00 作者:晓 莉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本报讯 近日,本报《我们要上大学——关注贫困大学新生》系列报道刊发后,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连日来,多位好心市民通过记者向报道对象梁晓凤、梁晓龙、胡乃星等贫困大学新生捐赠爱心助学款,帮助他们喜圆大学梦。
20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情人节”。本报《“我们要上大学”——关注贫困大学新生》报道刊发当晚,已连续多年通过本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好心人再次通过微信联系本报记者,表示愿意资助孪生姐弟中的弟弟梁晓龙,并立即通过微信转来了3000元爱心款。当记者再次向其提出采访要求时,她仍像往年一样,婉言谢绝,不愿透露个人信息。这位好心人说:“这些孩子不容易,家长更不容易,看到这些报道,心里酸酸的,就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一份心意,就算自己送给自己的情人节礼物吧。”
21日下午3时许,记者带着爱心款与高邮镇关工委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孪生姐弟梁晓凤、梁晓龙的家中。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们的父母梁新、史宏霞激动不已。史宏霞笑着说:“孩子开学在即,我们都在为他们的学费发愁,没想到《高邮日报》将我们的情况报道后,很快就有好心人来帮助我们。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我们也就放心了。感谢这些好心人,感谢《高邮日报》!”史宏霞告诉记者,中午时分,已经有一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好心人送来了爱心款,他丢下钱转身就离开了,连杯水都没喝。接过本报记者递上的3000元爱心款后,史宏霞连声道谢,并不停地打听这名好心人的姓名,说一定要当面致谢。“世上好心人真多,我要告诉孩子们,等他们将来有能力,一定也要多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史宏霞说。
24日下午,又有一位好心人电话联系本报记者,表示愿意资助胡乃星。随后,记者陪同这位好心人一起来到胡乃星家中,只见她正在家中忙着家务活,当得知有人来资助她时,小姑娘愣了一会才回过神来。接过2000元爱心款后,胡乃星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谢谢,谢谢,非常感谢你,叔叔!”胡乃星说,之前曾接到一些电话,都是说来帮助自己的,接到这些电话真是开心,我会记住每一位好心人,上大学后一定会好好读书,用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回报大家、回报社会。
除了这些爱心人士委托或者现场捐款外,连日来,记者还接到不少好心人打来的电话,询问这些贫困生的家庭地址或联系方式,表示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顺利走进大学校门。
好心人的善举让梁晓凤、梁晓龙、胡乃星等贫困大学新生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我们在为他们获得社会资助感到高兴的同时,呼吁更多的热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像他们一样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圆上大学梦。如果有热心人士想捐助贫困大学生,可与本报联系。联系电话:0514—84683100,1395250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