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犁耕翻回归势在必行

2015-10-11 00:00:00    作者:陆业斌    来源:今日高邮

秋收秋种即将来临。记者了解到,犁耕翻这种久违的耕作方式目前正在我市各乡镇、园区积极推进。根据我市实际,市农机部门明确提出,全市所有粮田力争三年内全部轮流犁耕翻一遍。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新农机具的广泛应用,我市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变化,机旋耕、免耕等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犁耕翻,解放了生产力,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但由于我市实行免少耕作业多年,导致土壤板结严重,犁底层的土壤坚硬,难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及对水、肥、气、热的需求,造成农作物生长不良,抗风、抗旱、抗病能力下降,土壤蓄水保墒和透气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粮田的持续高产、稳产。犁耕翻耕作方式的回归越来越迫切。

从事土肥研究30多年的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吴家跃认为,在我市土地状况发生新变化的情况下,实行犁耕翻非常必要。1982年,我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土壤耕层厚度平均在16cm以上;而近年调查情况显示,我市土壤耕层平均厚度只有12cm左右。

吴家跃给记者分析了导致我市农田耕作层变浅、犁底层紧厚、土壤物理性质变差的原因主要有:免少耕栽培技术广泛应用,猪厩肥、草塘泥等传统有机肥施用数量锐减等。

吴家跃说,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秸秆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土壤有机物质的投入,弥补了传统有机肥施用的不足,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后,农机具及耕作方式未能适应大量秸秆还田的需求,导致耕作、播种和出苗质量有所下降,影响了农田持续高产稳产。

市植保站站长陈海新告诉记者,秸秆常年大量还田后,如土壤长时间不深耕,还会导致田间病残体多、菌源量大,带来植保病虫害趋势逐年加重。

“推行犁耕翻耕作方式可解决秸秆还田后农田出现的新问题。实施农机犁耕翻作业,可以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有效改良土壤,有助于高产、高效粮田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市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实现持续增产。我们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市粮田轮流犁耕翻一遍。”市农机局副局长姜建平告诉记者。

据悉,我市犁耕翻具体技术操作流程目前已由市农机部门总结印发,犁耕翻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