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随着我市“四城同创”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城区老旧厕所进行了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不仅解决了城区百姓如厕难的问题,更有效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扮靓了城市文明新窗口。
近日,记者在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引领下,来到位于北海路上刚刚改造完毕的北海新村公厕。现场,记者看到这座原本破旧不堪、垃圾遍地的公厕,经过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原本裸露在公厕内外的管线已不见踪影,公厕所有内外墙都贴上了全新的瓷片,地面也铺上了防滑瓷砖。同时,公厕里不仅设立了独立的隔挡,所有的大小便槽也按标准进行了改造。市环卫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公厕漏水,他们还在改造过程中为每一座厕所屋面做了防水工程,无论外面下再大的雨,公厕内也不会出现漏水现象。家门口有了这样一座既实用又美观的公厕,最得实惠的是周围百姓。王信杰是一位家住北海路上的老居民,他所经营的一家百货店就位于北海新村公厕对面。提到新旧厕所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王信杰觉得,最大的改变是自己居住环境的改善:“改造前,这个厕所因为年久失修、再加上位于人口集中的繁华闹市区,经常会出现污水漫溢、垃圾满地的现象。尤其是夏天气温高,从厕所飘出的阵阵臭味,令人作呕;路人从此经过都捂着口鼻,我们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更是苦不堪言。改造后,现在厕所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善,环境整洁、排水畅通、装饰得体,让人一进厕所就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政府的这项民心工程做得好!”
因为公厕改造而受益的还有草巷口居民。草巷口厕所是一所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厕所,它与张大爷的家仅一墙之隔。提起过去这位老“邻居”给自己家带来的“苦难”,张大爷有一肚子的苦水,“过去,因为这个厕所是旱厕,没有排水系统,每天我们全家都生活在臭味环绕的环境里。由于受不了厕所的长期困扰,儿孙们纷纷搬离老家,另择新居。”张大爷说,令人感到兴喜地是,今年7月份,有关部门对这座厕所进行了综合升级改造,不仅将原来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厕所,而且还设置了完善的排水设施,使公厕原本的异味得到彻底的清除,让他们一家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年轻的徐小姐居住在草巷口已有20多年,她告诉记者,此次政府对公厕的人性化设计也让人称赞,“原来女厕所里只有坐厕没有蹲厕,年轻人上个厕所有时候要跑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现在厕所经过改造,增加了许多新的蹲厕,这极大地解决了我们年轻人如厕难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已对城区26座旱厕和府前街沿线4座三类公厕进行了改造升级,并投入使用。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进城区公厕精细化管理工作,一方面加派专业保洁人员,对城区的公厕进行适时保洁;另一方面对相关管理人员实行分片包干,督促定时巡查和管理,力求让城区的每一座厕所都能为提升城市形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