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00:00:00 作者:周雷森 文 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访国家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所创造的成绩一直为世人惊叹。是什么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21日,来邮考察的国家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近距离的接触,让人感觉到,这位在航天界名声显赫的专家,是一位经历丰富、平易近人的老者。在戚发轫看来,这些年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飞速发展,航天精神是成功之魂,是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精神力量。
记者:为什么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航天领域?
戚发轫: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只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便去征服太阳系。”这意味着人类终究会脱离母亲的怀抱,寻找新的家园。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说过:“航天技术是二十世纪发展最快、成绩最大的学科之一,它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对于一个国家很重要。”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
记者:是什么让您和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戚发轫:我是大连人,在我出生的时候,大连被日本人占领,我尝过当亡国奴的滋味;抗美援朝时期,我在大连读高中,目睹了医护人员抢救治疗从朝鲜运到大连的志愿军伤员。那个时候我就想,当亡国奴、国家不强盛,就会受人欺负。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学航空,保家卫国,让国家强大。于是,我就报名上了北京航空学院。1956年国家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我1957年毕业,就分配到了五院。
记者:航天人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原因是什么?
戚发轫:航天人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是因为航天人有“三大精神”。
第一个精神就是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其中航天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不能靠别人,一切只靠自己。
第二个精神就是“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核心是爱国。一个人有爱才能奉献,什么是最高的爱呢,爱国,一个科技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个爱国者。
第三个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当国家特别需要你时,你就得拿出特别的姿态来。
我们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航天大国,除了党的正确领导外,还离不开航天人的“三大精神”。
记者:中国是农业大国,高邮是农业大市,请问航天技术在农业上有什么应用?
戚发轫: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技术还比较落后。目前,我们已经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航天器把生物种子送上天,种子经过太空微重力、真空、辐照等因素的物理诱变后返回地面。经过几代中国育种专家的筛选,能够选出地面上不能够培育出来的种子,最终培育形成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