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7 00:00:00 作者:王小敏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端午节来临,各种口味的粽子悄然上市。医生提醒:粽子虽然好吃,但不宜多吃,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吃。
“中医认为,粽子里的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市中医院脾胃科副主任中医师孙有松说,用来包裹粽子的芦苇叶、竹叶等都有很好的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利尿排毒的功效,较适合初夏食用。但粽子热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人、儿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宜多吃,以免损伤胃肠黏膜。此外,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肠病患者等也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医生还提醒市民,即使是肠胃健康的人,临睡前也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吃,以免糯米长时间停留在胃里引起肠胃不适。
就如何科学食用粽子,孙医生表示,“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之类的东西,因为蔬菜、水果可增加人体对纤维质的摄取,帮助肠、胃蠕动,提高肠胃消化功能,从而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