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0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屋漏就怕连天雨,麦收单怕烂麦场。如何让农民卖满意粮、放心粮?粮食人的担当在哪里?为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江苏省高邮市粮食局采取入户检验、动员整理、合作收购等措施,落实“三个一批”,妥善处理收购过程中的问题。截至6月14日,全市已收购小麦1.2万吨,其中托市收购小麦6800吨。
一是入户验质选一批。由于今年小麦收割期间连续阴雨,在湖西新区、卸甲、临泽等乡镇,不少农民担忧收购单位以“不完善粒偏高”为借口,压级压价,甚至拒收。“今年下了这么长时间雨,小麦多少有一点受损发芽,加上有的田块倒伏了,病斑粒、生霉粒也较高。就怕到粮站被克扣,卖不上价格。”卸甲镇种粮大户陈玉忠坦言。
如何让农民知道自己的小麦不完善粒是否达标?五里坝国储库和卸甲、龙虬等粮油经营公司组织保管员,到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依靠感官,对小麦质量进行初检,从中选出一批,避免农民因对质量指标理解不透而来回折腾。
二是动员整理升一批。全市各收储库点充分利用晒场、烘干设施及可利用的公共场地,帮助农民及时晾晒、烘干。
水分偏高的,选择干燥天气进行曝晒,降低水分,以保证入库水分控制在13.5%以内;杂质超标的,利用除杂机械进行除杂,入库杂质控制在1%以内;不完善粒超标的,进行风扬、过筛整理等手段,把指标降下来。
三垛镇种粮农民徐文忠种了120亩小麦,有10亩多田倒伏,收割前的一场大雨过后,麦穗都黑了。“我单独收割了倒伏的田块。其余的田块收割后,通过烘干整理达标,全部卖到了三垛粮库,而且卖的是托市粮,每斤1.14元。比起那些不扬不晒、收割下来就卖5、6角钱一斤的,感觉还是比较划算的。”
三是合作收购走一批。从全市来看,小麦质量不如往年,有近40%的小麦属等外粮,按照托市粮收购要求是进不了托市收购的“笼子”的。
汤庄镇种粮大户赵天玉在邻近乡镇承包了近300亩,他指着堆在广场上的一堆小麦说:“这个是前几天收割的,还没有来得及晒。昨天带了一些小麦去粮站化验,检测结果显示不完善粒达14%,如果不整理,粮站肯定不会收。如果卖不到托市价,那亏本就大了。今年种粮成本近20万元,如果按0.7元/斤全卖给经纪人,这300亩小麦最多只能卖20万元,连成本都很难收回。”如何解民忧?收得进、调得出、零风险的合作收购不失为当前最佳渠道。高邮市粮食局与广东一家面粉加工企业签订了8万吨合作收购合同,目前八桥粮油经营公司伯勤库点等非托市收储库点已完成收购计划的10%左右;与市内部分面粉加工企业落实了3万吨代购代储业务,车逻粮油经营公司车逻库点等非托市收储库点已进入实质性的运作。
据高邮市粮食局负责人介绍,该局还将与相关饲料加工企业就代购代储等外小麦事宜进一步磋商,积极帮助种粮农民联系用粮企业,消化等外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