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9 00:00:00 作者: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献礼特稿·党建篇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3.8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24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倍、2.3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总有一股力量鼓舞士气、激励前行;
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008元、15608元,5年间年均增长11.6%、12.6%……心怀百姓、情系民生中,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感动、让党旗熠熠生辉;
从推进“五个高邮”建设到建设“强富美高”新高邮,滚滚向前的科学发展车轮里,总有一种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这种力量,缘自镰刀和斧头的交汇,已融入这座古城的灵魂深处。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擎起党建大旗,改作风、促发展、惠民生,为高邮跨越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前进力量。
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理想信念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旗帜。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大力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回首近年来受到的党性教育和锻炼,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当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从2014年2月开始,到2014年10月结束。200多个日日夜夜,全市广大党员持续聚焦“四风”,着力改进作风,一股除弊去垢、荡涤灵魂的激流在高邮大地奔涌,党风为之一新。活动期间,全市有4600多名市级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2500多个,近千名乡科级党员干部联系企业1700多家, 23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支书进家门”活动,千余名市乡党代表驻室开展活动,共走访15000余名党员、群众。
去年初启动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让广大党员再次经受了一场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全市各级各单位党组织把专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面把握“三严三实”的本真内涵和实践要求,紧扣学习“三严三实”、践行“三严三实”,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部署上深入谋划,在行动上严格到位。
一次次的思想净化、一次次的灵魂洗礼,使得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得到了锤炼,精神上补了“钙”,在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根本问题上认识更深一层,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上提高了一步——
我们看到,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统一活动日”中,全市60余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近千名党员志愿者在“四城同创”、为民服务等方面传递着正能量,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好形象,赢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
我们看到,窗口单位的办事效率提高了,政策落地了,进门脸好看了,办事不“卡壳”了。
我们还看到,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近了,贴心的话儿多了,特别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件件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
5年来,党内一系列重大集中教育活动深刻锻造着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并化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高邮的强大力量。
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筑牢加快发展之“基”
事业兴衰,重在用人。加快发展,关键在人。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始终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目标,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5年来,累计举办“周末课堂”60期,组织市级专题培训班45期,培训各级干部逾万人次,锻造了一支适应科学发展、引领科学发展的干部队伍。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始终坚持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考量任用干部,真正把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怕担当耍滑头、怕风险做“和事老”、怕认真“混日子”的干部没机会。
——坚持把锤炼作风、提升执行力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内容,注重在一线培养和发现干部,引导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拆迁安置、“四城同创”、维护稳定等工作一线,建功立业、锻炼成长。
5年来,市委致力管党治党,把“严”的“链条”嵌入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守规矩、守纪律成为我市干部的鲜明特质。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出台了市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以“从严”为主基调的《意见》特别强调了在党员队伍建设、干部管理监督、作风建设、执纪问责和惩治腐败等八个方面要切实从严。
——注重反腐倡廉,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5年来,共立案854件,涉及乡科级干部66人,移送司法机关22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933.4万元。
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提升为民富民之“效”
说起高邮基层党建,最响亮的品牌之一当属“第一书记”。
从2012年起,我市分2批从市级机关部门选派了73名副科职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第一书记”们牢记组织的重托,扎根基层,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在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群众生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为了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生机和活力,我市选派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强班子、育骨干、带队伍,将党建与扶贫一同谋划设计、一体推进落实,巩固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同时,启动实施了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分两批“精挑细选”出16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规模企业、招商一线、重点岗位、经济薄弱村和城乡社区进行挂职锻炼,参与的年轻干部在一线历练中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提升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又达到了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联系群众、增进感情的目的。
过去,由于农村待遇偏低、生活环境欠佳等问题,村级组织往往“留不住能人,网不住强人”。如何保持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加快农村发展?市委坚持“强基层先要强保障”的理念,树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工作导向,健全完善了村党组织书记六项激励举措,建立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
为充实经济薄弱村“家底子”,市委市政府推进实施“亿千百”脱贫攻坚工程,从2014年起用3年的时间,筹集1亿元扶贫资金,每年新增1000万元收益,分类扶持100个经济薄弱村。目前,全市村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40万元,村级负担减控工作成效明显。
5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5年来,市委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上交出令上级党委和广大群众满意的答卷,有力保障了各级领导班子坚强团结、步调一致,推动了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凝心聚力、接续奋斗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共圆人民心中之“梦”
2016年,“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行进在又一个5年交替的历史起点,市委在加强党的建设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
今年,党中央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场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的党内经常性教育拉开了大幕。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开局、高效率推进,确保了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序开展、扎实起步。眼下,“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在高邮这座古城蔚然成风。
今年是换届之年。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保障良好的换届风气,市委明确5类23项责任清单,组织300余名市乡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干部签订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建立完善市乡联动的信访、电话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确保举报渠道24小时畅通。建立市委常委定点联系乡镇制度,成立换届风气督查组对各乡镇开展3轮巡回督导和现场督导。“这次换届工作,党委抓得实、用人导向正、纪律执行严、干部作风变,换出了好班子、换出了精气神、换出了战斗力。”乡镇党委换届选举期间,我市组织开展换届风气测评,干部群众对乡镇换届给予了充分认可,测评满意率在99%以上。
坚持把“夯基层、强基础、促提升”作为基层党建的重点,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狠抓规矩规范,注重教育培养,从严监督管理,促进各级干部能力提升、奋发有为。
……
风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开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将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以坚韧的意志品质、强烈的责任担当,持之以恒、驰而不息地推进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凝心聚力谱写中国梦的高邮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