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入梅”后不见大暴雨,气象专家表示—— 今年梅雨分布不均又“害羞” 7月中旬有望出梅
本报讯(通讯员 全慧 记者 杨晓莉)连日来,市民朋友们普遍感觉预报中的绵绵阴雨天气不断被晴好天气所代替,“下没下雨、何时下的雨”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昨日,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本周以来,我市基本上天天下雨,只是降水分布不均、城乡之间降水量大中小不等,白天降水次数少、夜晚降水次数多,因此才造成市民们产生没有下雨的错觉。气象专家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仍是以局地雷阵雨天气为主,空气湿度大,高温33℃左右,闷热感较强。
“入梅”以来,我市降水量明显少于往年,气象部门适时发布短时雷雨天气预警信号、雷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等,可往往预警信号发后没多久,大雨没来天又放晴了,常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据统计,6月23日至7月6日8时,我市城区累计降水量仅48毫米;甘垛镇降水量最大,累计达122.9毫米,三垛镇其次,累计降水量105.1毫米;除这两个乡镇外,其余乡镇(园区)累计降水量均未超过100毫米,马棚街道降水最少,仅为13.4毫米,周山次之,15.3毫米。翻看气象历史资料,我市去年6月18日“入梅”,21日首次降水,仅10多个小时,城区降水量就达到了65.7毫米,界首镇降水量最大,达到了89.8毫米;再看2015年,6月23日“入梅”,“入梅”首日,我市便普降大到暴雨,仅两三个小时,城区降水量便达到了60毫米,当日龙虬等4乡镇降水量超过了100毫米。相比而言,今年“入梅”以来,我市降水量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在往年比较少见。气象专家表示,由于副热带高压左右摇摆、极不稳定,西南气流较弱、能量不足,两者“结合”后,便造成了苏南、苏北大雨不断,地处苏中的我市出现大规模系统性降水少、局地性强降水多的现象,这一现象虽少见,但属正常。
气象专家提醒,虽然“入梅”以来,我市降水相对较少,但不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不会出现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目前仍没有“出梅”,广大市民朋友仍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防范强对流天气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