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 00:00:00 作者:方晓晴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方晓晴 记者 杨晓莉) 22日下午4时许,位于东后街81号的廉租房外,响起了喜庆热烈的炮竹声,在炮竹声中,曾“蜗居”7平方米废弃储藏室的居吉林父子俩欢欢喜喜地搬进新“家”。踏进新“家”的大门,父子俩脸上更是笑开了花,看着装饰一新的新“家”,他们连声道谢:“这个‘家’真是太好太好了,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本报8月16日刊登的《“蜗居”7平方米废弃储藏室——爱心助力让父子俩有了新“家”》一文报道了周山镇村民居吉林一家的生活困境以及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其的关心和帮助。房管部门特事特办,落实廉租房并安排人员进行装修,该单位职工还捐赠了一套闲置家具,解决了居吉林父子俩眼前最大的住房难问题。新“家”装好后,拿到新“家”钥匙的居吉林父子俩特意将乔迁之日定在了22日(农历七月初一)。得知父子俩要搬进新“家”,阳光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一路相伴”“琳妈妈”“我心志愿”“淡笑迷离”“松松”等请了假主动前来帮忙,拆空调、送空调、再装空调,收拾锅碗瓢盆……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一番忙碌后,搬家工作完成 ,新“家”也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在现场,记者看见,虽然房屋只有40多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以及小院子一应俱全。房屋里里外外全部装饰一新,卧室和客厅的白色墙面配上同色系吊顶,防滑地砖以及淡色的墙砖,看起来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厨房内配有橱柜、炊具、洗菜池;卫生间也配齐了抽水马桶、洗漱池、太阳能热水器等生活设备。在新“家”里,居吉林父子俩这里看看、那里擦擦,笑在脸上,乐在心中。“真是做梦也没想过,有一天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是免费的。高兴,太高兴了,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居吉林高兴地说道。看着父亲的笑容,儿子居育宝也感慨万千:“为了我,为了这个家,父亲不容易。我们一家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感谢大家。住进新‘家’,生活有了新气象,希望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好,将来有能力也尽力回报大家,回报社会。”
得知居吉林父子住进新“家”,周边的热心邻居们也纷纷前来祝贺,隔壁邻居80多岁的潘奶奶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递来凉开水和水果;附近一对中年夫妇,看到父子俩睡的床太狭窄,不声不响送来了一张八成新1米8大床,并帮忙安装好。“这父子俩不容易,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他们住进了新‘家’,我们为这父子俩感到高兴。以后大家都是邻居,能帮忙肯定会竭尽所能的。”左右邻居们纷纷说道。
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关心着居吉林父子,他们通过微信捐赠了爱心款,锅具、电水壶等厨房用品,二手电瓶车……在大家的爱心助力下,居吉林父子俩开启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