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2 00:00:00 作者:刘金友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通讯员 刘金友 记者 周雷森)眼下,全市秋粮收购已经展开。记者8日从市粮食局获悉,为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在今年秋粮收购工作中,我市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粮,变“储粮于粮库”为“流通于市场”,让农民手中的秋粮尽快变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据了解,今年我市秋粮种植面积83.1万亩,其中粳稻78.7万亩,籼稻4.4万亩。从目前部分田亩见产的情况来看,籼稻单产900多斤,粳稻单产1250多斤,预计收购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收购任务仍然较重。为了确保秋粮收购工作有序进行,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做好腾仓备库等工作,目前已腾出近4万吨仓容。
“全市现有日产12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22家,年稻谷加工能力40万吨以上,这是缓解国有粮食企业仓容不足矛盾、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重要途径。”市粮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市粮食部门将在抓好托市收购的同时,积极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鼓励粮食烘干中心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此外,通过粮食推介会、产销协作洽谈会等方式,积极开展产销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千方百计搞活粮食流通,兜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真正让农民增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