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2 00:00:00 作者:李涛 卢悦 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涛 卢悦 记者 杨晓莉) “太好了,我可以不用拐杖自己就能站起来了。感谢残联领导的关心和专家的服务,我会永远记得住这一天。”8日下午,在市残联服务大厅,全市最贫困家庭帮扶对象、湖西新区的肢体残疾人潘广富激动地说。据了解,当天,共有来自全市各乡镇(园区)的22名贫困残疾人接受了假肢试穿,实现了“站起来”“走出去”的愿望。
为确保小康路上残疾人家庭“一户不落、一个不少”,今年以来,市残联研究制订了最贫困残疾人家庭精准帮扶实施方案,为最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开展辅助器具适配和实施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就是其中的一项具体举措。为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市残联一方面组织人员深入最贫困残疾人家庭调查登记,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共为61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购置了各类辅助器具90件,至目前已发放64件。与此同时,市残联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康复协调员和指导员开展残疾人辅具使用培训,以不断提升为残疾人适配辅具的服务水平。此外,为满足残疾人服务需求,市残联还设立了助残服务热线电话,由系统内业务骨干人员,及时解答残疾人在辅具选择、使用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市残联共接受各类残疾人诉求及咨询200多件,在政策范围内答复、解决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