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寡妇圩”前寄哀思

2017-12-13 00:00:00    作者:毛群英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毛群英)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界首镇子婴村30多名村民冒着初冬的寒风,自发来到“寡妇圩”死难同胞纪念广场前,参观遇难者名单墙和惨案发生地,抚今追昔,寄托哀思,以表达家乡人民不忘历史的坚定信念和祈愿和平的美好向往。

1940年5月1日,侵华日军对界首以东地区进行血腥“扫荡”。窑头沟尸横遍野,29户人家房屋全被烧光,6户全家老幼无一幸存。因男性青壮年大多死于日军屠杀,从此,人们把窑头沟叫做“寡妇圩”。子婴村维兴组村民周广文今年79岁,是“寡妇圩”惨案目前唯一的幸存者。他在现场指着纪念碑北侧不远处一块低洼的长方形田地告诉大家:“当时这里是一个深塘,我和父母及当地很多老百姓就藏在里面,由于我当时还不到一周岁,发出的哭声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军把藏在这里的18名男性青壮年包括我父亲都杀死了,只有我和母亲及表姐等4人幸存了下来。”他还说:“我们现在赶上了新时代、过上了好日子,但千万不能忘记过去那段悲惨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年15岁的周洁莉是界首镇初级中学八(二)班的一名学生,她在现场第一次听到周爷爷讲的惨案故事后,激动地说:“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好好学习,回报祖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在“寡妇圩”死难同胞纪念广场前,子婴村党总支副书记蒋兆华介绍说:“为了警示世人不忘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并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里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的关心支持下,于2014年投入100万元,建起了一个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每年清明节期间,镇里都要组织中小学生和党员干部来此开展祭扫活动,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应有作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