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姚红兰 记者 葛维祥)日前,记者在甘垛镇横泾社区源泾“残疾人之家”采访时看到,十多名残疾人正围坐在操作台前包装宾馆日用品,他们边劳作边闲聊,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甘垛镇残联理事长翁永高告诉记者,这是该镇专门针对社区重度残疾人采取的一种“工疗模式”。残疾人通过以“劳”代“疗”、边“劳”边“疗”,既可以获得报酬,又促进了身心健康,受到一致好评。
现实生活中,重度残疾患者因肢体、智力、精神等方面的不便和障碍,很难与人交流,基本上属于“家里蹲”,无法自食其力,往往造成患者思想、心理与社会“脱节”,更谈不上就业了。甘垛镇共有各类残疾人1400多人,其中重度残疾(二级以上)患者400多人。自2016年起,甘垛镇在市残联的指导支持下,积极探索社区残疾人“工疗模式”,通过招商,遴选适合重度残疾患者劳作的项目,让重度残疾患者通过简单劳动获得报酬,同时参加适度康复训练。
据了解,甘垛镇在横泾社区建立了全镇首个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源泾残疾人之家),首批13名重度残疾患者在家门口就可轻松“工疗“。他们主要从事宾馆日用品分装,劳动强度和难度都很小,每天每人可以获得十多元的劳动报酬。“残疾人之家”还开展日间照料,为残疾人提供“四菜一汤”免费午餐。据了解,“残疾人之家”内还设有康复、娱乐、阅览、文体等活动室,供重度残疾患者劳动之余锻炼身体、学习知识、愉悦身心。下一步,该镇将在全镇社区推广“工疗模式”,让更多重度残疾患者走出家门,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