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1 22:00:24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龙虬镇自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以来,结合龙虬地方实际,以“群众幸福感”为切入点谋划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坚持实践育人,强化统筹整合,重点在阵地、队伍、项目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持续释放活力、生命力。
在盘活阵地资源上下功夫,突出文明实践“在哪做”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龙虬镇着力整合镇、村公共服务资源,在统筹调配、盘活激活、联通共享上下功夫。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主阵地作用,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标准要求,高标准建成实践所。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居家养老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融入实践所中,打造成“综合体”,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推行活动菜单制等机制,着力完善内容服务和供给体系,确保实践所“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个,站内设置“先锋岗”“科普岗”“帮扶岗”“阅读岗”“治安岗”等。各个“岗”既独立运作,也优势互补,共同应用,把理论政策、文化教育、健康环保、科学家教等一系列服务有效送到百姓家门口。
在统筹志愿队伍上下功夫,突出文明实践“谁来做”
整合志愿资源,构建志愿服务覆盖网络。纵向上,镇、村层面吸收在群众身边威信高、口碑好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典型、乡土文化人才等,实现镇、村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横向上,主要发挥各部门单位的专业和职能优势,建立理论政策法规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卫生健康、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队。目前,龙虬镇莲湘文艺队以文艺骨干为主体,以移风易俗树新风为目标导向,运用打莲湘传统文艺形式宣传党的先进理论,送文化下乡。龙虬镇还将探索整合现有农村经济合作社和志愿服务结合的模式,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
在实施活动项目上下功夫,突出文明实践“怎么做”
建立实践项目动态清单。龙虬镇推行村(社区)实践站“点单”、文明实践所“派单”、相关志愿服务队“接单”、群众“点评”的模式,解决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空置浪费等问题。文明实践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实际效果不佳、场面冷冷清清、百姓“不捧场、不买账”的项目,进行整改或清退。截至目前,已推出下半年三十余项文明实践项目清单,除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的文艺活动,还有送戏曲送电影等活动,选材特别结合农村百姓的口味和当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需求,排定了《玉杯奇缘》《珊瑚情》两部孝老爱亲的传统戏曲。
组织文明实践活动配送。充分发挥各志愿服务队的力量,广泛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文化、送文明、送幸福”的文明实践五送活动。今年以来,围绕土地庙整治、移风易俗、零散墓穴集中安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关爱弱势群体,龙虬镇团委、妇联、科技等部门联合组织志愿者走进村和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清洁家园、关爱孤寡、倡树新风青年志愿者行动。围绕重要主题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