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 18:49:52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记者 翁正倩)六月初,满目金黄,麦香阵阵。时下,正值我市小麦丰收季,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丰收忙碌的场景——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穿梭,钢铁引擎轰鸣、机械镰刀翻飞,仿若一部麦收大片,正在“热映”。 据了解,今年我市夏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全市小麦播种面积80.7万亩,截至6月7日,全市小麦已收割90%以上,根据收割情况看,大面积亩均产量达425公斤,比去年增加15至25公斤。6月4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我市新品种绿色高质高效攻关田进行实割见产,最高田块亩产达656.8公斤,比大面积增产50%左右,预计6月10日全市麦收结束。
4日上午,在临泽镇陈甸村田头,70岁的江强家庭农场主邵正喜手捧着刚从收割机上卸下的麦粒高兴地对记者说道:“你看,今年麦粒又大又饱满,亩均在640公斤左右,每亩比去年增加100公斤以上,这要感谢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多亏他们收成才如此喜人。”邵正喜承包的近300亩地主要种植“国红6号”和“苏麦11号”等小麦品种,与往年不同的是,邵正喜去年采用机械穴播新技术种植小麦,不仅有利于个体生长,更有利于群体协调发展,为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自从承包大田后,他与时俱进,配备了一系列的机械设备,田间耕作、治虫等都是机械化作业。谈起粮食种植,10年来专心种植的邵正喜更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我特别看重麦种的品质,这是最根本的;敢于不断尝试新的技术,积极学习农业部门提供的技术知识,让种植越来越高效、绿色。”为了能卖出好价钱,邵正喜还购买了烘干机,专门准备了仓库。“小麦烘干后价格要略高,按照今年的产量,高产地块每亩利润能达到500元。”邵正喜笑道。
在我市,和邵正喜一样享受丰收喜悦的农民多不胜数。从今年见产情况来看,我市麦田大面积丰产。市农业农村局作栽站站长闵思桂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小麦秋播质量高,出苗好,壮苗越冬,春季田间管理到位,特别是及时绿色防控病虫害为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如今,我市13个乡镇(园区)全部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达标乡镇,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88%,种植比以前更加科学、高效,田间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收割机效率也越来越高,为农民抢抓晴好天气收割小麦提供了装备保障,节省了不少时间。为确保颗粒归仓,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早行动,科学谋划,组织多名农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安全操作培训,指导农民适时抢收。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监督管理科负责人贾海涛告诉记者:“今年,除了我市自有的1850多台收割机外,还有外地跨区作业的850多台收割机,共同奋战我市麦收。”